人民币

不应“泛政治化”解读人民币升值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政治因素并非推动本轮人民币升值的主因,真正的推动力是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修复。

2012年11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在盘中再次触及1%的涨停区间,这已经是9个交易日以来,第8次出现即期汇率达到“涨停板”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了人民币汇率近期的走强?

目前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是政治原因。一种说法是,适逢美国大选以及美财政部向国会发布汇率评估报告,人民币汇率自然是密集交火的重点。为避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拿人民币汇率说事,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升值以免给对方以口实。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政治因素”版本层出不穷。有说国内要召开重要会议,所以要各方面“维稳”,人民币汇率升值自然也是维稳表现。也有说,国际大鳄借中国换届之际,炒作“黄金十年”概念,兴风作浪推高人民币汇率,其目的纯属投机。甚至有人说,这是政治阴谋,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有意再次吹高资产泡沫,特别是中国和香港的房地产泡沫,通过“金融战”和“汇率战”来搞垮中国经济。

图:政治因素多用来解释短期的汇率波动(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论文)

笔者并不否认政治因素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作用,早在2010年,就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尽管“2006年至2007年间,人民币汇率10次单日最大升幅中有6次与政治压力事件有关,10次单日最大跌幅中有8次与政治压力事件有关”,但“在政治压力事件过后,人民币汇率没有出现一致性的升值或者贬值趋势。”换言之,政治压力事件没有显著地系统性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或者通俗点讲,政治原因不能解释持续的人民币汇率变动现象。“泛政治化”解读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看似头头是道,实属误入歧途。这类观点无法自圆其说,难以解释以下两个重要现象:

您已阅读20%(664字),剩余80%(262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