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阴阳失调制约人口成长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孙涤:中国新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挑战严峻,又因限制生育尤其是一胎化的措施而不断加剧,理应及早纠正。

编者按:FT中文网会持续对人口问题关注,相关专题更多文章,请点击

http://www.ftchinese.com/tag/人口

上两期我们谈到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有效地减低了人口过多的负担,使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够轻装上阵,充分发掘劳动力红利,实现了三十年的快速增长,限制生育包括一胎化的措施是功不可没。总和生育率(TFR)十多年来远低于2.1的一个结果,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的拐点和整体人口规模的拐点将分别在2016年和2026年前后到来。加上社会的迅速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成就在弱化的趋向、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缺陷加剧了差别扩大等等,构成了经济继续续高速增长的严峻挑战,也是代际负担不平衡和社会发展困境的根源。

社会和经济的长程演进中,人口规律及其影响能计算出来,而且可以长期预测准确的。但是它的变化缓慢往往遭到忽视。马寅初先生对当时领导的敦促其实是,要把人口负担纳为决策的一个主要前提,而被人称作新人口论。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革命两百年后的今天,在所有的发达经济体和很大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马尔萨斯总结出的人口规律正在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本期的讨论拟集中在新生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影响,并试图指明,限制生育尤其是一胎化的措施,始料未及地造成或加剧这些矛盾,理应得到关注和分析,及早纠正或终止。还得重复我们说过(今后将不断重提)的那句话,“政策无所谓绝对的好或坏,在合适的时机把握合理的度是其成功的关键,过犹不及”。

和许多发展中地区一样,中国在传统上偏爱男孩。严格执行一胎化的限制以后,这种偏向被加剧了。人类天然的性别配比是平均生100个女婴有104-106个男婴诞生,男婴的夭折率要超过女婴,特别是在五岁前。这个差别渐趋缩小,到十二岁左右男女儿童达到了平衡。然后女性的优势更显露出来,到了耄耋之年,寡妇要多出鳏夫不少。从进化与生存的角度,女性无论从基因缺陷、疾病抵御、冻馁忍受,甚至心智稳定等方面,都好过男性,乃事实上的强者(我们有机会再来讨论。)只是在社会化生产中她牟取生存资料的能力不及他,妇女在农牧和工业生产时代备受贬抑。不过,在人类最重要的生产——自身再造的功能上,妇女却绝对占优。这个矛盾,平时隐伏不彰,在一胎化的限制下有了意想不到的畸形发展,以至于目前我国年轻人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您已阅读28%(947字),剩余72%(239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