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c朗润经济评论

何妨再来个“万亿”投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余淼杰:在中国,是“保增长”重要?还是“调结构”重要?主流看法是结构调整为纲,但我认为,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增长是首要条件,不应牺牲增长调结构。

新年伊始,笔者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访谈时曾预测:今年由于消费难以在短期内被拉动起来,而外需仍相对疲软;为“保增长”,中国政府只能靠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初始信者寥寥,但到了五月份,果不其然,随着经济持续走软,中国政府不得不开始上马一批项目增加投资拉动经济。

不过,坊间马上嘘声一片,这以湛江市长亲吻发改委批件事达到高潮(虽说笔者对此事也大有保留)。一时间,认为增加投资拉动经济是逆市场经济行事,是“国进民退”,不利民生,会造成更大经济扭曲,大有众口烁金之势。于是相关部门也马上一改口径,多方解释并无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的初衷,只是落实原来的投资方案——当然,该批的还是照批。

对此,笔者很不已为然。事实上,何妨再来个“万亿”投资?当然,这里“万亿”是个虚数,不过,大规模的投资刺激却是必不可少的。不消说,行文至此,网砖势必已成堆,不过,先容我慢慢道来。

首先,是“保增长”重要还是“调结构”重要?时下主流的看法是结构调整为纲,为调好结构,增长慢一点也没关系。但什么叫“慢一点”?当年提出守八,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数,而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内在要求算出来的。当然,目前经济的基本面与十年前不同了,自然没必要“刻舟求剑”。但如果不再保八的话,那底线是多少,时下可以忍受低于6%或7%的增速吗?中国事,问题多多,但我以为首要的是要保持社会稳定。社会一乱,对谁都没好处。而要保持社会稳定,增长是首要条件。只有把饼做大,就业才能保证。而要促就业,就得保增长。

当然,这并不是说“调结构”不重要。没有谁会否认中国现在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存在着大量扭曲,但重要的是,应在“促增长”中“调结构”,而不是原步不动地打太极,也不该牺牲增长调结构。“调结构”的目的应是为了更好地“保增长”并促进经济发展。

如果认同这点的话,时下如何保增长呢?如同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指出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还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着1-2%左右的低增长水平。这样,中国对欧美日的出口将持续走软。对此,笔者以为应“化整为零”,发扬“敲牛皮糖”方法,把出口重点转向新兴工业国家。巴西、俄国、印度、南非这些金砖国家就是个好例子。印尼今年经济也不错,可以是另外一个主要出口目的国。但问题是,如同在苏州等出口大市企业所反映的,短期内对新兴国家的出口增量不足以弥补对发达经济体的下滑程度。换言之,虽然中国的出口总量还会不断上升,但出口对拉动GDP短期内势必有心无力。

您已阅读27%(1021字),剩余73%(27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