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

基建投资接力中国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袁江:在当前内外交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政府借力基建投资杠杆拉动经济增长,不仅符合政策调控逻辑,更符合社会发展逻辑,难题在于如何保障资金来源。

编者注:中国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定局,是否应该重启政府投资成为争论焦点。基础建设投资作为其间的重要一环,备受关注,铁道部的改制新闻近期频出,也牵动人心;本次FT中文网选取朱宁与袁江两篇文章,从“稳增长”与“软约束”不同方面来论证正反效应,也探讨了民间资本实质进入的可能性。

近期经济数据全面回落促使中国政府再度出手“稳增长”。在5月23日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基本态势,明确提出要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而对已确定的铁路、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并且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等领域建设。显然,政府借力基建“稳增长”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式增长路径的内在逻辑:稳增长的关键在于稳投资,而稳投资的核心则在于搞基建。因为基建投资不仅易于政府调控管理,而且还具备“功在当代(短期增长效应明显),利在千秋(长期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特性。

从短期看,基建投资是提高当前经济增速的最好着力点。一方面,政府面对当前经济回落的大背景,其“稳增长”的政策抓手极其有限。消费难有起色,出口大幅度下滑。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投资周期受限外需疲弱迟迟无法启动,而“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则已成为套在房地产投资之上的紧箍咒。另一方面,基建投资则为政府宏观调控留下了较大余地。2011年下半年中国基建投资超低速增长,从统计意义上做低了基建投资基数,进而保证了经济困难时期投资的调控空间,即政府在2012年下半年只要花较少的钱,就能获得更高的基建投资增速和更好的经济增长效果。

您已阅读24%(678字),剩余76%(21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