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被特权扭曲的劳动

中国内地撰稿人孙兴杰:迄今为止,由分工、交换形成的市场经济体系是最具创造力的财富创造形式。我赞成薛涌的观点,但是某些不合理的制度让劳动成果无法保存。

茅于轼先生获得“弗里德曼奖”引发的讨论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奖项本身,最终落实到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向何处去的问题。笔者认真拜读了薛涌、茅于轼、李华芳等众位学者的宏文,深受鼓舞。愿作续貂小文一篇,以表达个人浅见。

争论双方的焦点在于劳动是否创造财富,劳动是否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最终的落脚点是劳动在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地位。茅于轼先生的观点在于,当下中国,企业家与市场制度要比劳动更重要,为了纠正过去几十年中极左思潮的毒害,矫枉须过正。而薛涌先生则认为劳动是第一产权,如果否认了劳动创造财富这一观点,自由主义的基石便受到侵蚀。

依笔者浅见,这场辩论的焦点在于劳动是什么?从原初意义上讲,劳动就是人们改变事物自然状态的活动,劳动是人生命延续的内在要求,如阿伦特所言,“一切劳动的特点正是留不下任何东西,它辛苦劳动的产物几乎在劳动的同时就被迅疾消耗掉了。”在这个意义上的劳动并不能创造财富,它与动物的觅食并无差别,劳动是痛苦、劳累的,直到马克思提出“劳动是人的本性”这一说法,颠覆了几千年来西方政治哲学的假定。

您已阅读22%(446字),剩余78%(153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