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两会”有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一个正常的公民社会里,知识分子的作用是什么?我想有三种:一是制衡权力,二是启蒙公民,三是推动共识。

3月5日,北京。

5点钟起床,冥想,思考,写作。

7点半从北京的家出门,往平时跑步训练的龙潭公园跑去。都三月了,首都还那么冷,在这呆了9年,依然不适应。

路过位于朝阳区的华威南路,每隔10米就有警察正在“维稳”。我穿着黑色的训练服,带着黑色的墨镜,突然被阻挡。男性警察带着严肃的表情对我猛说“你在这儿干什么?”我吓了一跳,与平时一样在公道跑步而已,藏着恐惧,装着冷静地回应说“我在跑步,这里是公共场所,不可以跑步吗?”同样带着黑色墨镜的警察稍微收回口气说,“哦,你别瞎跑啊”。我则控制愤怒的情绪回应说,“知道了,请您也别瞎管。”这些内容,上午的时候,我也在依然不习惯使用的微博上说了一些。

9点回家,打开电视,把频道挑到CCTV1。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了,听温家宝总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我看着电视,打开笔记本电脑,打字,忽然间开了微博页面。微博上已经有不少媒体人、文化人以及广泛的网民就温总理所传达的数据、口号等各说各的,有的还互相呼应。

我也受到影响,觉得“对于两会,什么也不说,好像不好”,于是对温家宝总理的表现以及两会现场发表了一些浅见。发微博,总是先写到500字以上,然后删到140字。往往被删掉的是最好的文字,经常被保留的是最差的文字。算入乡随俗吧。

“温家宝正做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温爷爷显得很慎重,稳重,沉重,我从中能感觉到他‘这是最后一次报告,我努力,圆满完成'的信念和疲倦。人民大会堂依然那么地隆重,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们的反应和鼓掌反而显得有些别扭,与温总理的表达之间存在着一些鸿沟,就像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似的。”

您已阅读24%(674字),剩余76%(214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