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国应进一步有序推动金融改革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中国金融系统改革过去五年谨慎渐进,诸多结构性问题难以根治,下一步应考虑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

酝酿近两年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1月6日与7日召开。作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开始每隔5年举行一次,而在金融改革呼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下,本次会议的召开更加引发了市场的关注。笔者认为,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以及风险防控,将是本届会议的核心议题。而这些议题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中,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和挑战。

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金融系统的改革是谨慎的渐进。首先,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尽管呼声较高,但改革却仍然没有触及根本性的“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多数尝试集中在建立市场利率指标,打通利率传导体系等一些议题上。

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没有实质性的推进。在中间价体系下,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似乎被套上枷锁,目前来看距离真正的市场化,仍有较大的距离。未来的改革重点,可能仍然是先弹性化再市场化。

虽然国内金融改革缓步,资本的账户开放却很超前, 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代表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启就是一例。随着海外人民币的逐步聚集,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跨境套利交易的不断升温,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调控,也大致在沿用此前数量调控为主的路径。信贷总量控制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降,依然是较为常用的调控手段。

您已阅读23%(532字),剩余77%(174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