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

中国校车现实与社区自治

INS国际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刘远举:应当设立有关校车的家长委员会,把校车资源的调配权和监督校车运行的权力交给家长,让家长和基层政府共同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发生多起校车事故,造成学生死伤。灾难之后,舆论纷纷,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规则,但这些舆论和规则却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究其原因,或许是没有看清楚中国现实只图清议之畅快,或许因为官僚而虚应汹涌民意。

对超载的追问,理所应当,但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对中国现实的不了解。正如有人说中国的,大城市和乡村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但在代表着富裕中国一面的“北、上、广”的地铁、公交尚且严重超载的情况下,如果脱离中国的乡村现实,要求乡村不超载,让孩子们宽松地坐到为成年人设计的座位上,这表面上看起来很美,但参照家长用三轮和摩托接送孩子的现实,就会发现这实际很难做到,甚至也无必要。

实际上,超载并不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纵然会使单次事故的伤亡人数增加,但分散到更加不安全的三轮车、农用车上,单次事故虽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发生事故的几率其实更高,积少成多,难道不仍是惨剧吗?

至于政府提出的“最高路权”,且不说“最高路权”的划定需要法理上的反复权衡和多方考量,仅就从执行角度而言,在城市道路上,救护车、消防车尚不能享受车流主动让道的特权。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公路上,路权,就更不是仅靠法规就能给予的权利。面对用自己生命来争抢路权的横穿马路的行人、违规的三轮,除了警车开道的特权车外,路权,更多的意味着拼命的丛林法则。面对这种现实,给予最高路权,不过是镜花水月。

您已阅读21%(567字),剩余79%(214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