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

保障房大跃进的谬误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中国保障房大跃进是权力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产物,可能造成政府债台高筑、工程腐败、分配潜规则及严重质量隐患。

保障房大跃进与刘志军有什么关系?两者都是权力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产物,都注定会以尴尬收场。

刘志军在任期间,因为好大喜功、大干快上,被铁道部内部称为“刘疯子”。刘志军倒下,不仅留下了铁道系统不堪重负的债务,也留下了动车追尾等诸多铁路安全隐患。

今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保障房3600万套,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中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各地地方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落实到市县和具体项目。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实现了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然而,以如此大跃进的方式搞保障房建设,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甚至可能带来诸多隐患。

首先,全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至少需要建设资金1.3万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央出台了4万亿刺激计划,引发地方融资平台的失控性膨胀,出现了超过10万亿的平台贷款,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还本付息困难的情形。在地方政府已经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保障房资金从何而来?根据住建部数据,2011年保障房投资中,中央和地方投资5000亿,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00亿,社保基金投资500亿。即使勉强上马,很多项目最终也会陷入资金困境:要么成为烂尾工程,要么倒逼银行提供贷款。

其次,政府主导的工程项目,往往会沦为承包商眼中的“唐僧肉”。在利益面前,违法者没有底线:郑州八栋保障房封顶两月因质量问题拆除;吉林省靖宇县和抚松县境内一段总投资23亿元的铁路工程,被违规分包给一家“冒牌”公司和做过厨师、“完全不懂建桥”的包工头,本应浇筑混凝土的桥墩,竟被偷工减料投入大量石块;甘肃从天水到定西耗资80多亿元的国家级高速公路,仅仅通车几个月,就被迫全面返工,以前的路面需要全部揭掉重新铺设;海南省质监部门在文昌市文城镇保障房项目工地查封了345吨“瘦身钢筋”。我们不能让百姓在“没房住”与“住有质量隐患的房子”之间做痛苦的选择题。

您已阅读29%(838字),剩余71%(20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