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

欧元区如何摆脱危机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建立在外围国家单边通缩调整之上的欧元区是没有前途的。长期来看,要么整个欧元区做出调整,要么欧元区解体。

欧元区是否会继续存在?法国和德国领导人现在因为希腊的缘故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政策制定者们20年前就明白他们今天明白的道理,那么他们根本就不会推出欧元。眼下欧元区之所以还抱成一团,只是因为各方对解体带来的后果感到恐惧。问题是,这一点是否足以维系欧元区的存在。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迄今为止,旨在控制住这场危机的各种努力均告失败。没错,欧元区领导人挫败了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George Papandreou)以民主方式确立合法性的破坏性想法。但金融压力仍深深困扰着意大利和西班牙(见图表)。由于实际利率为4.5%左右、经济增速为1.5%(2000年至2007年这八年的平均增速),意大利基本财政盈余(付息前)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必须长时间保持在接近4%的水平上。但该国的债务比率实在太高了。因此,它必须大幅扩大基本财政盈余、大幅提高经济增速,或者大幅降低利率。但在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的领导下,这些必要的调整举措哪个都不可能出台。换一位领导人能够改善这一局面吗?我不知道。

自始至终,人们面对的一个根本性难题是没能理解这场危机的本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鲁里埃尔•鲁比尼( Nouriel Roubini)在最近一篇论文中提出了重要的观点*。正如我在10月4日的专栏文章中所做的那样,鲁比尼对存量和流量作了区分。后者要比前者更加重要,它对恢复对外竞争力和经济增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托马斯•迈尔(Thomas Mayer)指出的那样:“在欧元区政府债务和银行业危机的背后,隐藏着一场由内部实际汇率失调造成的国际收支危机。”如果且只有实力较弱的国家恢复竞争力,这场危机才会结束。目前,这些国家的结构性外部赤字规模太过庞大,外界不可能自愿为之融资。

您已阅读34%(819字),剩余66%(155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