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自利型婚姻的危机

读者陈飞翔:中国有关部门已注意到了房子在传统婚姻中扮演的特别角色,希望通过立法剥离房子、感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让婚姻更加纯粹一点。

说到房子,是当今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价格像火箭一样飙升的房子令人望而怯步,“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的说法毫不夸张。留在一线城市众多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置房,除非借助家人及亲戚们的经济力量。即使这群被外界称为“准中产阶级”的人买了房,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房奴”,身上背负着沉甸甸的房贷月供,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断供。房价仍在继续攀升,人们对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心存恐惧,害怕终有一天房地产崩盘将给社会带来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没有谁知道这一天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不可否认的是,不断攀升的房价改变了我们对整个社会的看法,伴随着看法的改变,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婚姻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姻观的变迁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婚姻加速呈现商业化性质,从最初的互利型,最后演变成自利型。自利型婚姻观最显著的特征是女性最希望的婚嫁对象是“有房男”,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两人艰苦奋斗共筑爱巢的朴素想法。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的女性“嫁人要嫁有房男”的理念尤为突出。

这种“嫁人要嫁有房男”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女性在婚嫁方面更趋商业化,而且严重消解了传统婚姻上法律赋予的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合法性,在道德上则是陷入“家庭娱乐化”的困境。随着房价的不断上升,高到远远超越了多数人的购买力的时候,房子的性质就从一种普通居所性质的商品蜕变成了具有特别社会属性的产物。房子一旦被人为的色彩涂上了特别的社会属性,保障家庭和婚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四大功能之一的“住”功能就会异化。一线城市的女性在婚嫁方面显得特别商业化,“嫁人就嫁有房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一个女人嫁给了“有房男”就意味着自己符合了社会规范,就会被社会认可,也不会因自己的老公无房而被同事看不起,更不用担心不断上涨的房价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很重的负担。“嫁给有房男”的女性看中的就是房子上面被人为涂上的那层厚厚的社会属性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住”的功能反到退而为其次了。租房和买房都可以实现“住”的功能,若从经济角度来衡量,租房比买房更加实在与便利。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并不怎么赞同租房,更倾向于购房,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中国文化中的“面子工程”更适合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宁愿放弃部分合理、经济、有效的生活安排。

您已阅读39%(975字),剩余61%(15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