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

“酒令智昏”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醉驾是否应一律入刑,意见领袖对此分歧严重。在公安部宣布“对醉驾一律刑事立案后”,认定“乱世用重典”的人在舆论中占了上风。

(2011年5月18日)

在昨日的早报上,就已经满眼是高晓松身穿红色囚衣的照片了。伴随着这位名人被拘入刑的消息,是对中国醉驾法规应如何执行的争论。

自最高法副院长张军恰在高晓松事发次日言及“醉驾并非一律入刑”后,针对此表态的分歧严重,不仅体现在民间意见领袖的文本中,也体现在学者、律师甚至基层法官的观点里。

包括机关报在内的中国媒体向两派意见均提供了表达渠道。5月15日,新华社一稿将争议提升到立法权与司法权的高度,署名记者南辰认为,对醉驾入刑的标准理解“无疑应当出自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立法权威绝不能动摇”,并引用《中国青年报》早前评论强调,此事“不适宜由最高法院出台司法解释进行厘清”。

这篇主要讨论“司法自由裁量权”应该有多大的文章,得到了媒体重点推荐,而《人民日报》昨日的报道,则更多引用那些认为“打击面过宽不利和谐社会”的观点,强调“打击醉驾关键不在于处罚有多严厉,而在于是不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消除侥幸心理的效果而言,执法的严密性或许比严厉性更加重要。”

同于当天,据《京华时报》等报道,最高法已向北京市高院下发“慎重稳妥”的通知,要求可视案情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措施。此前一天,《南方日报》亦曾引述东莞首宗醉驾案主审法官之说,称“已经收到国家最高法对醉驾入刑的最新要求,即醉驾入刑符合《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定为犯罪。”

您已阅读24%(598字),剩余76%(190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