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当笼罩人民币的光环消失时

读者陈飞翔:人民币成为亚太地区广为接受的结算货币,并非因为它具备了储备货币的特质,而是“货币避险”的选择。等这个风险消退时,人民币的光环也会一起消失。

FT中文网编辑:

《人民币挑战日元? 》一文作者所提供的研究结论,在学术理论上有其可取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去甚远,而且与我们的现实感观格格不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持的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直线下降,通货膨胀预期仍在加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未见底。政府与一些学者把中国的高通胀归咎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扬、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游资投机炒作商品,但很少触及高通胀的本源:央行被动滥发钞票。当然,除了央行被动滥发钞票之外,上面所提到的原因也是推高通胀的部分因素,但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倒果为因。

我不否认,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好处,我把这种好处称为“货币红利”。问题是,人民币具备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但以目前的实力与状况跟国际储备货币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也是众多学者很纠结的地方。

您已阅读23%(365字),剩余77%(121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