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过紧的货币政策危害更大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海影:中国央行紧缩举措频频出手,但过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源于央行对通胀成因的误读,由此造成的金融市场扭曲对民营经济伤害甚大,可能危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大计。

4月刚过一半,中国央行已连续出击,先是在清明节加息,随后在4月17日再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

大多数分析人士对此持赞同态度,并预言央行紧缩周期尚未结束。然而,笔者认为,过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源于央行对通胀成因的误读,由此造成的金融市场扭曲对民营经济伤害甚大,可能危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大计。

表面上看,央行紧缩政策理由充分。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高达5%左右,而存款利率长期低于3%,负利率已经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国际上,石油、黄金价格在猛烈上扬,印度、巴西、越南等国的通货膨胀上扬到危险水平。通胀大潮有席卷全球之势。在欧洲,即使面对葡萄牙等国的困境,欧洲央行仍然选择加息。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它未能准确把脉中国通货膨胀成因,也未能准确衡量紧货币政策的收益与成本对比。

您已阅读21%(334字),剩余79%(129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