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民生不公是引发通胀恐慌的根源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控制通胀是短期最重要的政策目标,结构调整是长期目标,倾向民生是基本倾向,这是今年中国“两会”传递出的明确信号。

控制通胀是短期最重要的政策目标,结构调整是长期目标,倾向民生是基本倾向,这是今年中国“两会”传递出的明确信号。

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在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管理通胀预期成为总理着重回答的部分,在三个问题中提到控制通胀,可见,今年经济工作重点是抑制通胀恶化的预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民生支出节节上升,但民生依然欠帐依然庞大,贫富悬殊依然在扩大,这是中国通胀容易诱发危机的经济根源。

很多人希望中国提前实现北欧式的高福利,这是不现实的,如果中国实现北欧式的高福利,所希望的GDP是现在的两倍以上。

中国的问题是,一些正常的现象在不正常的背景下被急剧放大,内部结构失衡严重,激化了矛盾。

如中国的高投资率屡屡受人诟病,但事实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初期都伴随着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很难想像,没有高投资率,没有民众的支持,中国可以在十年的时间内建立起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而没有上述硬件设施,中国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与物流系统。

您已阅读21%(443字),剩余79%(164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