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中东的未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中东形势的变化,给了处于低谷的东亚关系一个向上跃进的机会,可以帮助中日抛弃表面上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的分歧,寻找共同点。

2月中旬,我去了一趟中东。主要以以色列为基地,走了埃及、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以及巴勒斯但等国家地区。很遗憾,突尼斯、巴林、利比亚等,其国内形势正处于自下而上革命阶段的国家,没能进去,顶多靠近。我没能经历中东民主革命的“真乱”,只好从周边去旁观,体验。我的中东行,应该说是不成功的。

以色列因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交锋,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持续不断,但毕竟是属于相对成熟的民主国家,那里没有那么不安全。我也遇到了不安全,但它不是来自阿拉伯革命,而是因为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民族、宗教冲突造成的。

有一天傍晚下了较大的雨,我从耶路撒冷进入了阿拉伯人居住的“巴勒斯但自治区”的希伯伦(Hebron)。这个城市是两个民族之间经常发生恐怖事件的地方。这次我去,也听到了几次炮声,时间已是晚上。城市中间有个具有代表性的清真寺,却被以色列军队占领,周围全是犹太军人,拿着枪巡逻着。阿拉伯人无法进去,搞任何宗教活动。一名下岗的巴勒斯但年轻男子在离清真寺100米左右的地方跟我说,“那里原来是我们地方,后来被他们非法占领的。我们每天过日子好紧张,经常跟他们发生矛盾,但我们没有高级的枪,只能带着炮弹自己爆炸。”

不管是犹太人居住的国家还是阿拉伯人居住的国家,我从来没有感受过作为一个日本人,面子如此之大。我遇到任何人,居民们首先跟我说“China?”,我说“No, I am Japanese”。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果然快速加大,但中国人的形象却不那么好,理由是全球性的,跟其他非洲、亚洲、拉美等地方一样,我就不多说了,毕竟是人家的事情。

相比之下,日本人的形象格外地好,好到我无法想象,甚至不好意思。比如,在以色列的任何城市,由于政府要警惕恐怖事件发生,进一个建筑,安检特别严格。但警察知道我是日本人之后,他们都变脸色,放我们走,不经任何检查就可以进入。在旁边,中国游客的所有行李全彻底被检查。

您已阅读22%(804字),剩余78%(28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