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货币

储备货币之争

FT国际经济编辑艾伦•贝蒂:美元独霸江湖的地位已开始动摇。法国甚至暗示,它已就重新设计国际货币秩序与中国进行了私下对话。但目前还很难找到能迅速替代美元、不受主权国家政府控制的储备货币。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嫉妒美国从海外轻松借债的能力,时任法国财长的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控诉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是一种“嚣张的特权”。几年过后,由于美国在财政上挥霍无度,锚定于美元的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受到削弱,继而崩溃。

半个世纪过去了,法国再次对全球经济失衡与不公提出抱怨,并称这是由美元高高在上的地位造成的。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去年表示,美国在外汇储备以及大宗商品和国际贸易定价方面的霸权地位已让人无法忍受。法国政府大肆鼓吹重新设计国际货币秩序的必要性,并低声暗示已与中国政府就此问题进行了私下对话。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是研究这个问题上的主要专家之一,他的新书就以吉斯卡尔•德斯坦德的抱怨为题。他表示:“美元独霸江湖的地位已开始动摇。”

但是,当这项任务的规模逐渐清晰之后,爱丽舍宫散发出的革命热情明显削弱了许多。本周,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将齐聚巴黎,召开20国集团(G20)本年度第一次大型会议(今年法国是G20主席国),辩论的焦点又重新回到基本问题上。美元的统治地位是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起因?抑或,建立一种新的储备货币是一个自找麻烦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就美元和美国金融资产所获支撑而言,美元统治地位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并不确定。同样没有得到证实的还有一个更普遍的观点:即,使用单一储备货币具有天生的不稳定性,它促成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中复苏,这种失衡正再次加剧。

反对美元独霸江湖的观点在2009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一次讲话中得到了阐述。在这篇广受讨论的讲话中,周小川提到了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确认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恰巧的是,特里芬曾从比利时籍转为美国籍,后来又变了回来。在研究了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特里芬指出,外国对储备货币无止境的需求会迫使储备货币发行国持续累积经常账户赤字(与这一贸易及投资收益账户赤字相对应的是,储备货币发行国因对外借债而形成资本账户盈余),并最终导致其经济失稳。

您已阅读25%(963字),剩余75%(286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