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央行决策更自由?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美联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欧元区又将有什么惊人之举?宏观政策正从遵循“规则”重新转向“相机抉择”。最明显的迹象是本轮危机中政府干预大行其道。

美联储下一步计划做什么?欧元区各国政府又将有什么惊人之举?在爱尔兰等一些国家的市场陷入动荡之际,这些问题让投资者担忧不已。

然而,假如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John Taylor)的话值得相信,那么这种焦虑情绪只是更大规模结构性转变的一个迹象,对投资者和经济学家可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问题——根据泰勒最近向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围绕着“规则”与“相机抉择”的应用。泰勒认为,在二战后最初的几十年里,西方国家一直按照相机抉择的原则制定经济政策:央行的操作总体来说极不透明。比方说,利率决策就隐藏在准备金决策之中。各国政府按照反周期的相机抉择原则执行财政政策。

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政策制定变得更具可预测性,更加遵循规则。自动财政稳定器也变得流行起来,目的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英国和新西兰等一些国家的央行采用了明确的通胀目标。美联储(Fed)等其它央行则采用了隐性的通胀目标。泰勒本人就创建了一项很有影响的货币政策规则。根据这项规则,央行应根据实际通胀率或GDP偏离目标通胀率或潜在GDP的程度,相应地调整名义利率。

您已阅读27%(466字),剩余73%(123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