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何时走出阴影?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人们很难对评级机构表示同情。在信贷热潮中,这些机构疯狂(或故意)发布了大量存在误导性的分析意见,起到了为泡沫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很难对评级机构表示同情。在信贷热潮中,对于从抵押贷款风险到冰岛等问题,这些机构疯狂(或故意)发布了大量存在误导性的分析意见,起到了为泡沫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泡沫破裂时,它们承认错误的速度明显很迟缓。只举一个例子: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的平安夜当晚,穆迪(Moody’s)下调了数十只与抵押贷款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CDO)评级——这或许是希望避免引起过多的关注。

但这个圣诞节,我几乎对它们怀有一丝怜悯。随着欧元区的压力增大,它们正处于难以摆脱的困境。今年,很多投资者抱怨称,这些评级机构未能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调外围国家债务评级的时间太迟——是在债券价格开始变动之后。

然而,当评级机构真正行动起来——最明显的莫过于近期针对西班牙的行动——时,政客们却指责它们在制造一场新的市场危机。尽管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政治姿态,但人们很难否认,这些评级下调举措正令市场受到震动。以一件事情为例:大家不妨看看在穆迪日前警告可能下调西班牙主权债务评级之后欧元的走势。

您已阅读27%(434字),剩余73%(117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