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C朗润经济评论

中国治理外部失衡须增紧迫感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外部失衡使我国经济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风险游戏中。这一游戏持续时间越久,规模越大,我国国民储蓄的风险就越高。

我国最近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将推动“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这无疑是正确的方针。然而从近年经验和现实情况看,治理外部失衡要增加紧迫感和提高政策优先度。

新世纪最初十年,我国经济强劲增长,但也面临“双顺差”规模扩大、外汇储备飙升等外部不平衡问题。“十一五规划”就已经把“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显示决策层早就认识到了外部失衡的危害。

然而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我国贸易顺差从2000-2003年间的年均不到23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900多亿美元,几年间扩大了十几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贸易顺差去年和今年初明显下降,然而今年前三季度又重新增长,第三季度回升到了650多亿美元的高位。

我国处于经济追赶阶段,国内投资回报率较高,虽然对外资投资证券实施了较为严格的QFII管制,但外商直接投资和私人资本账户仍有相当规模的顺差。经济学理论通常假定,发展中国家面临储蓄和贸易“双缺口”,因而需要外资提供融资。但我国情况完全不同,过去十余年一直存在经常和资本账户“双顺差”。

您已阅读27%(458字),剩余73%(126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