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事

停滞的年代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从尼克松“水门事件”到奥巴马当选,将近40年过去了,苏联瓦解了,莫斯科的体制也已发生了剧烈变化,但一些东西却顽固地生存了下来。

在库尔斯卡亚地铁站的穹顶上,我见到了重新出现的对斯大林的颂词:“斯大林培养我们对人忠诚,他鼓舞劳动精神与英雄主义。”颂词以浮雕的形式,突显在入口大厅的拱顶上。

倘若红场与克里姆林宫令你大失所望——它们与俄罗斯的规模不相匹配——莫斯科的地铁则会弥补你所有的遗憾。沿电动扶梯而下,你会觉得自己不是去坐一班列车,而是通往地下迷宫。扶梯经常超过一百米,像是一座四十层的大楼斜倒下来。你可以从容地把手上的书读上两页,倘若你身后的姑娘性感撩人,还可以试着谈上一场微型恋爱,在抵达前,你足以说完所有的甜言蜜语。不过更多时候,你只能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任由这钢铁传输带把你送到地下,心中毫无浪漫可言。

与斯大林时代的很多庞大工程不同,始建于一九三五年的地铁仍在莫斯科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马赛克拼出的巨幅列宁头像,麦穗形的花纹,火炬形灯具,满脸朝气的工人、农民与士兵的雕像,大理石筑造的宽阔拱门与走廊——它代表一个时代的审美与雄心。在其中穿梭的人群像潮水一样从车厢中涌出,向不同的方向流淌。潮水一样的人群、庞大的空间结构,都让个体脆弱、渺小、毫无特殊可言。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共产主义,现代专制不都是建立在这“无个性”的人之上的吗?它们都许诺集体的温暖、稳定的价值观,人们不再需要为个人困境苦苦挣扎,转而寻求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期待某个无所不能的超人来承担责任、指明方向。斯大林曾是这样的超人。

重修的库尔斯卡亚车站引发了争论,它也是不断升温的斯大林热的最新证明。两年前,在俄罗斯一家电视台举办的“历史上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中,斯大林得到了第三名,超过了普希金。在新版学生教科书里,斯大林时代被描述成“最好和最公平的社会”。新一代少年从这样一句话中展开对祖国的理解﹕“亲爱的朋友们﹗你手中的这本教科书是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从伟大的爱国战争到今天。我们将回溯苏联从最伟大的胜利到悲剧性解体的全过程。”

您已阅读21%(796字),剩余79%(304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