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

Lex专栏:跨国私人股本在中国机会不大

中国不缺资本,而且经济规划部门的影响力过于强大。基于上述两点,虽然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人筹建人民币基金,但跨国私人股本在中国难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资本正悄悄向私人股本回流。根据研究公司Preqin的数据,今年准备筹资的私人股本基金有1500多只,筹资总额近7000亿美元。许多基金公司会把自己在中国的关系当作卖点——在当前的这种投资氛围下,中国被认为代表着最佳投资机会。但大型跨国私人股本基金在中国部署其宏伟全球战略的机会却不大,而且很可能永远如此。

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中国并不缺资本。百仕通(Blackstone)和贝恩(Bain)等私人股本基金的强项——资产规模——在中国根本算不上什么。私人股本交易往往规模较小,而且集中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前的成长型资本投资上。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数据,去年亚洲(不含日本)经披露的私人股本投资额为113亿美元,中国在其中所占份额略低于三分之一——但每宗交易的平均投资额仅为1300万美元,还没有越南的高。

您已阅读47%(367字),剩余53%(4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