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中国民企无法成规模的关键是什么?

林涵:中国民营企业在恶性竞争中不断被边缘化,源于国、民的权力二元结构。

(编者注:这封来信的作者是FT中文网2010年1月7日早晨发表的《国进民退将恶化中国收入分配》一文的采访者林涵。该文发表后,本网站又在1月7日下午发表了读者johnnyyu的商榷来信:《关于“国进民退”和“中国模式”的讨论缺少不同的声音》。来信引起了其他许多读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争鸣。我们今天发表林涵对读者johnnyyu来信的回复,同时也希望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读者继续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在读者的众多反馈中,《关于“国进民退”和“中国模式”的讨论缺少不同的声音》(以下简称《声音》一文)的观点非常有代表性。正如我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那样,的确“存在一个死结,最有动机进行产业升级的竞争性行业的民营企业,由于竞争不断恶化而没有升级的能力,而有能力升级的外资、国有企业则坐收垄断利润”。如何理解规模化,应该是一个关键。

毫无疑问的是,百年来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现代企业在股份制基础上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最终的寡头化。但这与中国正在经历的国有经济全面侵占民营经济的局面完全无关。

您已阅读20%(441字),剩余80%(17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