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民族主义

警惕金融民族主义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此次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相似之处,不在于1929年式的股市崩盘,而在于1931年式的金融困境。

此次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令我们百思不解。这场危机可能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存在相似之处,这一点也令我们感到困惑。但与此同时,我们确信自己已经汲取了大萧条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我们能够避免上世纪30年代“去全球化”灾难的重演。

问题是,大萧条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不止一个。如果我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就会引起困惑。特别是在美国,人们常把大萧条与1929年的股市崩盘混为一谈。对于此类“崩盘”,经济学家有两项简单的宏观经济对策。第一项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上世纪30年代传授的经验:在私人需求“崩盘”之时,有必要增加公共部门需求,或采取积极财政政策。

第二项是由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等人首先于上世纪60年代得出的教训。在他们看来,大萧条是1929年后美联储(Fed)政策失误的结果。美联储大规模收紧货币政策,是那场衰退如此严重的原因。今后,各央行应在此类情况下致力于提供额外的流动性。

您已阅读25%(469字),剩余75%(142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