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再平衡与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余永定:美国金融市场基本稳定,经济出现正增长,但由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需要再平衡,中美贸易冲突明年可能加剧。

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与贸易保护主义

现在美国金融市场基本恢复稳定、经济止跌回升,但仍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不能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目前美国失业率还在上升,10月份是10.2%。失业率是一个滞后指标,尽管经济情况会好转,但失业情况会继续恶化。目前美国的高失业问题是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从现在到明年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失业仍将是美国政府的头号问题。明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而在美国,“失业率上升+中期选举=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定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加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也许人们会问,高失业会维持多久?既然经济已经复苏,失业状况应该会逐渐好转,明年(或后年)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是否也会减轻?对此,我以为可能性不大。首先,美国失业率一旦因经济衰退而上升,这种上升往往持续很长时间。例如,1990年7月到1991年3月美国经济经历了8个月的衰退,美国失业率从当年5月开始持续上升了27个月。本次衰退中,从2007年6月到2009年10月失业率已持续上升了29个月。尽管2009年第3季度美国经济已经实现正增长,但由于本次衰退比以往严重得多,因此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恐怕也会比以往长很多。美国一些机构的预测是,在未来4个季度中,美国的失业率还将保持在10%以上。其次,美国目前的经济回升基本上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十分疲软。

一旦美国政府减少财政刺激力度,美国经济就会回落,不能排除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发生,对美国就业的影响不言而喻。最后,历史上美国经济增长与经常项目逆差往往同向变化(净出口是经常项目差额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总体上将经常项目差额与净出口视为同一概念,比如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就可以互换,但这仅仅是为了讨论方便——编者注)。如果美国失业率因经济增长提高而下降,那么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则可能因进口增长而恶化。经常项目逆差恶化也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尽管此时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者的身份可能会发生改变。

危机以来全球不平衡状况的变化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全球不平衡问题备受关注。2007年危机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全球不平衡问题一度离开了人们的视野。现在随着美国经济的回升,全球不平衡问题被再次提出,甚至成为各种官方和非官方国际会议的首要议题。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将是一个不断纠缠中国的问题,对此中国不应回避。全球不平衡问题,也可以说是美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1980年代初以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越来越大,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其经常项目逆差总额在2006年达到最高峰,为8035亿美元,在GDP中占比超过6%。美国的净外债在2006年达到2.7万亿美元,净外债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9%。

在1950年到1969年这20年间,美国绝大部分年份保持了经常项目顺差(只有三年逆差),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然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国海外投资大于经常项目顺差)的增加导致了外国持有美元对美国黄金储备比例的增加,这进一步导致外国中央银行和私人投资者对美元信心的崩溃。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因美元危机而崩溃。近年来,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比当年要差得多,且美元早已是没有任何支持的信用货币,但美元危机并未发生,岂非怪事?但说怪也不怪,其中的基本原因有两条,一是政治上当今世界没有戴高乐那样的“捣乱分子”(1940年代,法国迫于现实压力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承认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法国总统戴高乐此后多年一直在反对这一体系,并批评其中的“美元特权”——编者注);二是经济上中国、日本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愿意持有美元和美元资产(其含义等价于这些国家愿意对美国保持经常项目顺差,或愿意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融资)。有鉴于此,国际经济学界出现了诸如“布雷顿森林体系2”(Bretton Woods 2,以下简称BW2)这样的“理论”,力图说明全球不平衡的合理性,并预言这种不平衡可以至少再维持一、二十年【“BW2理论”由杜里(Michael Dooley)、弗斯特兰道(David Folkerts-Landau)和嘉保(Peter Garber)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根据这一理论,中国为了解决本国的失业问题,必须依靠出口市场、必须维持大量贸易顺差。为此,中国必须保证人民币对美元的稳定(盯住美元)。在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看来,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其隐含的意思是中国对外国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依赖)使得以固定汇率为特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事实上得到恢复,“BW2理论”也因此而得名——编者注】。

您已阅读30%(1876字),剩余70%(437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