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

分析:中国政企分界线日益模糊

中国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理清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尽管政府一直宣称大型国企是由商业目的驱动的机构,但过去一年中,划清政企之间的分界线已变得更加困难。

在中国,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理清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真正关系。

自数年前大型企业开始海外收购以来,这里也成为了一片外交雷区——最明显的例子是2005年中海油(CNOOC)竞购优尼科(Unocal)一事,在美国国会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

北京方面一直煞费苦心地辩称,大型国企是由商业目的驱动的机构,正在开辟属于它们自己的道路。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在中国的五年计划和详尽产业政策的表象之下,国有集团之间的激烈竞争从未间断,它们的行为有时就像是封地领主,为争夺更多的地盘而展开决斗。

然而,过去一年中,政企分界线已变得更加模糊。而今,要想论证“中国公司”这个概念不过是子虚乌有,难度要大得多。最明显的例证之一是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2006年和2007年间,政府将四大银行中的三家在香港证交所上市,作为提高其商业化程度的改革举措之一。

您已阅读25%(360字),剩余75%(10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