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

为中国的未来做好准备

独立评论人袁剑:所有人都生活在习惯之中,但在历史的剧烈转型时期,习惯却往往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那么,什么是中国习惯思维最大的危险?

所有人都生活在习惯之中,但在历史的剧烈转型时期,习惯却往往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人养成的一个最大的习惯,就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无论是民众还是精英,都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视为理所当然。就连那些一直持有审慎怀疑态度的观察家们,也在21世纪之后,彻底接受了中国经济作为一架“永动机”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对中国经济的这种习惯印象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动摇,反而因为中国经济在最近一年中的强劲表现,而变得更加牢固。显然,这种乐观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的习惯。

不过,最大的危险并不来自这里,而是来自政府的另外一种习惯性思维。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尤其1990年代之后的20年中,中国政府一直将其战略与策略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之上,即: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作为一个失去了所有其他意识形态资源的政府来说,这种思维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也是非常值得同情的。很容易看到,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经济高速增长,政府才有足够的税收兴建各种基础设施,也只有经济高速增长,民众才能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按照中国政府的逻辑看来,所有这一切增量所带来的满足感都将转化为政府的合法性来源。十分幸运的是,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借助市场活力的释放以及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而以这种高速增长作为基础的战略也一再被证明是成功的。这种非凡的成功一再强化了中国政府将经济高速增长作为一种前提条件的执政战略及策略。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前,对于这种战略,无论是政府内部还是中国民间都出现了强大的反思声浪,但遗憾的是,危机的到来不仅没有深化这种反思,反而使中国政府的执政战略按照原有的惯性走到了更加极端的地步。换句话说,我们不仅没有摆脱对高速经济增长的成瘾性依赖,反而更加加深了对这种“兴奋剂”的依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几乎不惜一切代价在推动经济增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又一次获得了热烈的喝彩。几乎所有人都确信,危机已经渐行渐远,我们很快就会重回危机之前那个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但事实可能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回到那个时代了。更加审慎的说法则是:中国重新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高速增长时期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您已阅读28%(900字),剩余72%(235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