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我的账户
登出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全球商业的未来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投资英国
智慧城市
存储世界
2016腾讯WE大会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一周
一月
季度
一年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频道首页
美国
英国
亚太
欧洲
美洲
非洲
经济
经济
频道首页
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贸易
环境
经济评论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频道首页
股市
外汇
债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场数据
商业
商业
频道首页
金融
科技
汽车
地产
农林
能源
工业和采矿
航空和运输
医药
娱乐
零售和消费品
传媒和文化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频道首页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互联网
新能源与新交通
其他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教育
教育
频道首页
学前教育
中小学与国际学校
高等教育与海外留学
商业与职场教育
教育改革与创新
观点
观点
频道首页
Lex专栏
专栏
分析
评论
社评
书评
读者有话说
管理
管理
频道首页
FT商学院
职场
领导力
财富管理
人物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频道首页
乐尚街
美食与美酒
艺术及文化活动
品味
旅行
生活话题
艺术与娱乐
消费经
视频
视频
频道首页
政经
产经
金融
文化
FT看见
音频
音频
频道首页
麦可林学英语
BoomEar艺术播客
一波好书
音乐之生
i听粉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频道首页
双语阅读
FT英语速读
原声视频
FT英语电台
音乐之生
麦可林学英语
每日一词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频道首页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会员订阅
邮件订阅
我的评论
我的收藏
RSS
中国经济存在严重问题但并非无解
沃尔夫:无论是曾经的日本,还是过去20年的中国,都通过采取权宜之计而使经济问题变得更严重,但中国仍有优势可以避免陷入停滞。
英文
收藏
更新于2024年10月16日 15:37
Martin Wolf
Play
Pause
00:00
{"text":[[{"start":7.78,"text":"中国需要变成下一个日本吗?"},{"start":10.55,"text":"不必。"},{"start":11.66,"text":"它可能会变成下一个日本吗?"},{"start":14.34,"text":"可能。"},{"start":15.49,"text":"而且,它在处理自身的弊病方面拖得越久,问题就越有可能变得严重,结果是经济增长缓慢,并且通缩压力变得顽固。"},{"start":24.67,"text":"中国以外的一些分析师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start":28.6,"text":"但是,想要相信一件事并不等于这件事就是真的。"},{"start":32.97,"text":"中国经济的弊病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但情况严重。"}],[{"start":37.46,"text":"在寻找解决方案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病因与症状区分开来。"},{"start":43.26,"text":"由于中国政策制定者不肯正视本国经济弊病的性质,他们就解决不了。"},{"start":49,"text":"随着时间推移,通过采取暂时性的权宜之计,他们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start":55.47,"text":"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是这样,中国在过去20年里也是这样。"},{"start":60.81,"text":"但中国仍然保留着一些重要的优势。"},{"start":63.980000000000004,"text":"它仍然可以避免陷入停滞。"}],[{"start":null,"text":"<div class=\"pic\"><picture><source media=\"screen and (max-width: 490px)\" srcset=\"https://thumbor.ftmailbox.cn/unsafe/980x0/https://d6c748xw2pzm8.cloudfront.net/prod/ea57f690-8ae2-11ef-b52c-f5b286fe1956-mobile.png\"><img src=\"https://thumbor.ftmailbox.cn/unsafe/700x0/https://thumbor.ftmailbox.cn/unsafe/1920x0/https://d6c748xw2pzm8.cloudfront.net/prod/ea57f690-8ae2-11ef-b52c-f5b286fe1956-standard.png\"></picture></div>"}],[{"start":66.63000000000001,"text":"中国政府现在宣布了货币及财政刺激措施。"},{"start":71.03000000000002,"text":"这是可以预料的。"},{"start":72.76000000000002,"text":"这是日本曾经需要做的事情,不管愿不愿意。"},{"start":76.61000000000001,"text":"这也是日本为什么实行了30年近零利率并且净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高达159%的原因。"},{"start":85.48000000000002,"text":"正如中国现在采取的政策一样,这是“消费不足”——或者说结构性的需求不足——这种基础病造成的结果。"},{"start":93.67000000000002,"text":"面对这种基础病,就得提振需求。"},{"start":97.06000000000002,"text":"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是这种经济状况的一个特征,而不是毛病——在房地产泡沫破裂时迫切需要大力干预也是其特征之一。"}],[{"start":null,"text":"<div class=\"flourish-embed\" data-src=\"visualisation/19815544?hideSignature\"></div>"}],[{"start":107.35000000000002,"text":"从2000年到2024年期间,中国国民储蓄总额平均为GDP的45%,日本平均为28%。"},{"start":116.03000000000003,"text":"而美国仅为18%。"},{"start":118.89000000000003,"text":"当投资机会极好时,这些高储蓄率可以为经济的超快增长提供资金。"},{"start":124.74000000000002,"text":"与日本情况一样,高储蓄率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提供了资金,直到本世纪头10年初期。"},{"start":132.28000000000003,"text":"然而经过长期的高速增长,高收益投资的供应量必然会下降。"},{"start":137.63000000000002,"text":"因此投资就会减弱,需求也是如此。"},{"start":141.22000000000003,"text":"曾经的强劲就会变成疲弱。"}],[{"start":null,"text":"<div class=\"flourish-embed\" data-src=\"visualisation/19812774?hideSignature\"></div>"}],[{"start":144.13000000000002,"text":"一种解决方案——日本和中国都采取了——是产生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伴随着高投资。"},{"start":151.53000000000003,"text":"但是两国都遇到了外部阻力,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阻力——日本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是在本世纪10年代。"},{"start":159.55000000000004,"text":"两国都放松了货币政策,信贷出现爆炸性增长,并且引发了一轮巨大的房地产热潮——同样,日本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是在本世纪10年代。"},{"start":170.81000000000003,"text":"在信贷助长下的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了新的需求引擎。"},{"start":176.43000000000004,"text":"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洛根•赖特(Logan Wright)在最近为《中国领导人观察》(China Leadership Monitor)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从2011年到2021年期间,房地产建设约占GDP的23-27%。”"},{"start":189.41000000000003,"text":"如果确实如此,房地产就吸收了大约一半的中国储蓄。"}],[{"start":null,"text":"<div class=\"flourish-embed\" data-src=\"visualisation/19812915?hideSignature\"></div>"}],[{"start":194.38000000000002,"text":"通过“搞一轮房地产泡沫”来应对储蓄过剩的做法存在一个巨大的弊端: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就要面对资产价格持续下跌、债务无法得到偿还、财政状况受损以及民众不开心等遗留问题。"},{"start":209.20000000000002,"text":"更糟糕的是还会导致需求变得更加疲弱,因为房地产崩盘的影响会进一步削弱投资,从而加剧储蓄过剩。"},{"start":217.70000000000002,"text":"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后者几乎肯定会导致严重的萧条。"}],[{"start":223.47000000000003,"text":"经过分析可知,解决方案包含三个层面:暂时提振需求,以防止经济陷入萧条;整顿财政体系(在中国还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最重要的是找到新的、强劲的、并且是长期性的需求来源。"},{"start":238.09000000000003,"text":"中国当局到最后关头会采取头两项行动,即使这意味着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上增添大量债务(这是他们所讨厌的)。"},{"start":247.32000000000002,"text":"但是,哎,在第三件事上,他们判断错误。"}],[{"start":null,"text":"<div class=\"flourish-embed\" data-src=\"visualisation/19813340?hideSignature\"></div>"}],[{"start":251.10000000000002,"text":"《中国领导人观察》的主编裴敏欣指出,在中国领导人看来,长期的解决方案在于激发“新质生产力”。"},{"start":259.28000000000003,"text":"没错,技术更新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start":264.13000000000005,"text":"没错,因为中国仍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中国有很大潜力实现追赶式增长。"},{"start":273.37000000000006,"text":"没错,即使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中国劳动力的质量还能提升,并且中国仍然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start":281.5900000000001,"text":"没错,退休年龄也有提高的余地。"},{"start":284.9000000000001,"text":"没错,近年打压民营企业的做法可以撤消。"},{"start":288.7800000000001,"text":"总之,有理由认为,如果采取适当的政策,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潜力仍然相当不错。"}],[{"start":295.93000000000006,"text":"然而主要问题不在于供给侧的潜力,而在于需求侧的疲弱。"},{"start":301.32000000000005,"text":"在一个潜在增长率充其量为5%的经济中,生产性投资不会占到GDP的40%以上。"},{"start":309.32000000000005,"text":"由既定水平的投资——或者说信贷扩张——带来的增长已经崩溃。"},{"start":314.9200000000001,"text":"由于中国的体量太大,不可能指望通过投资全新的制造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产品将涌入世界市场——替代过去10年对房地产的巨大投资——这种情况也不会被允许。"},{"start":327.31000000000006,"text":"在这一点上,赖特的分析是很有说服力的。"}],[{"start":null,"text":"<div class=\"flourish-embed\" data-src=\"visualisation/19815097?hideSignature\"></div>"}],[{"start":331.25000000000006,"text":"道理很简单,对于储蓄率超高的中国经济来说,那轮房地产热潮相当于最后一搏。"},{"start":338.18000000000006,"text":"如今经济将面临需求的长期性疲弱。"},{"start":341.9200000000001,"text":"据赖特估算,家庭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仅为61%。"},{"start":347.5900000000001,"text":"由此导致的占比较低的消费规模太小,无法吸收中国的潜在产出。"},{"start":353.68000000000006,"text":"但世界其他地区不会填补其中的不足。"},{"start":357.3400000000001,"text":"试图让投资占到GDP的40%反而会导致浪费以及更为庞大的不良债务。"}],[{"start":364.1700000000001,"text":"中国需要更高的消费。"},{"start":366.5200000000001,"text":"但这种现实状况给中国领导人构成了挑战。"},{"start":370.6800000000001,"text":"他们似乎觉得投资和生产是好的,而消费和收入再分配是不好的。"},{"start":376.34000000000015,"text":"然而,正如亚当•史密(Adam Smith)著作中所写的,“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和意义”。"},{"start":382.17000000000013,"text":"习近平需要接受这一真理。"}],[{"start":384.9400000000001,"text":"译者/何黎"}]],"url":"https://creatives.ftmailbox.cn/album/001104474-cn-1729064256.mp3"}
您已阅读100%(5465字),剩余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成为付费会员,阅读FT独家内容
如您已经是会员,
请点击这里登录
成为会员►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FT商学院
特朗普的胜利将改变美国,但欧洲可以有一个不同的未来
特朗普团队旨在通过新的“最大压力”计划使伊朗破产
《鱿鱼游戏》又回来了,比第一季更黑暗
投资者希望欧洲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更加紧迫
为什么特朗普的关税不一定会导致航运业遭受重创?
台积电对中国收紧芯片供应,宁德时代想让电动汽车走得更远
合并审计追踪:为什么一个关键的监管工具受到华尔街的攻击
一周新闻小测:2024年11月16日
大英博物馆馆长库利南:“我的出发点是一切皆有可能”
伪装成货币政策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有害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设置字号
×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