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收听本期《i听热点》。
A股节后剧烈波动,5000股下跌引关注本周,中国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迎来了剧烈波动。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了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场情绪一度高涨。然而,尽管早盘大幅高开,市场最终未能延续涨势,盘中出现了剧烈回调,5000多只股票收盘下跌。这一局面与此前节前的稳定走势形成了鲜明对比,散户的疯狂涌入成为推动市场剧烈波动的主因之一。
9月底,中国国务院、央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发布多项重磅政策,旨在提振经济,增强市场信心。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释放长期流动性,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活跃度。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政策也相继出台,包括降低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等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的反弹。
政策刺激了大量散户投资者涌入股市,被普遍理解为“国家发钱”,但随之而来的市场波动也使得部分投资者遭受损失。一些市场观察者习惯性称这种现象为“割韭菜”,即新手投资者在市场高点进场,却在波动中被“割”掉。根据数据提供商Wind的统计,10月8日当天,散户买入的金额接近人民币3万亿元,反映出股市热潮的持续高涨。随着财政政策未能如预期出台,市场在暴涨后快速回调,带来了自2015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鉴于此前市场猛涨时大股东减持套现的行为,中国监管层本周也新出了公告。北交所在10月10日表示,将严厉打击个别投资者违规减持行为。北交所发现,部分投资者通过大宗交易从大股东处受让股份后,短期内卖出,违反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8号》规定。对此,北交所从严查处并对相关投资者实施公开谴责,并限制其证券账户交易6个月。该违规事件表明,市场内部的监管力度正在加大,以维护市场的公平性与稳定性。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目前市场正在预期政府会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其规模或在10万亿以上。然而,短期内更为合理的预期是政府出台1.5-2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政策,以缓解地方政府收入缺口、支持房地产市场和推动经济增长。”汪涛的这一预测为市场对政策的期待提供了更加清晰的预期方向。
10月12日上午由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领衔的发布会召开,受到市场密切关注。财政部表示,计划通过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的债务限额来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并对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加大。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为地方政府减轻财政压力,为中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撑。
蓝佛安表示,2023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5万亿元,持续保持较高的支出强度。今年前 9 个月,中国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万亿元,支持了3万个项目。蓝佛安透露,财政部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债务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并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支持地方促发展保民生。
对于市场关心的财政刺激规模,他表示中国政府计划陆续推出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不仅包括财政刺激,还将在近期推出更大规模的债务额度,以支持经济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会上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透露以上内容已进入决策程序,相关计划的规模会在“法定流程”确认后公之于众。
假期前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也引发关注。摩根大通于10月4日减持了中国平安H股约2668万股,套现约15.14亿港元。尽管此前摩根大通一度增持中国平安,但这次的减持行为显示出市场对中国资本市场前景的复杂判断。鉴于此前外资大行才刚刚给出了“买入中国股票的十大理由”,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摩根大通的操作仅反映出“高抛低吸”的波段策略,并非对中国市场的看空,而是资金管理的常规操作。
影响外部资金的关键因素之一,还是美联储推迟降息的预期。根据美联储9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官员对降息的幅度产生了分歧。最终会议以11比1的投票结果决定降息50个基点,但部分官员支持降息25个基点,认为小幅度降息更有助于政策的逐步调整。这表明,美联储官员对于未来政策路径的看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国际油价的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情绪,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90美元大关,这一上涨不仅推高了全球能源成本,还对美国的通胀形势造成了压力。
在亚洲,港股市场成为了国际资金观察中国市场的一个窗口。在中国国庆假期期间,港股表现强劲,恒生指数从9月30日的21175点一路震荡上涨至10月7日的23099点,涨幅达到9.09%。港股的亮眼表现不仅让投资者兴奋,也为全球资本市场提供了信号,市场普遍认为美国的降息周期即将启动,这为港股市场带来了额外支持。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央行的货币刺激举措正在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在10月10日推出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首期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市场期待的是,财政刺激计划在规模上更加明确,涵盖广泛的基建、消费补贴等具体措施,配合央行的货币刺激计划,进一步通过支撑金融市场的信心,来撬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启动复苏。
中国消费依然疲弱,但国庆旅游已显现复苏势头
2024年中国国庆假期期间,国内出游人次达到7.65亿,较2019年同期实现了增长7.9%,游客总消费额达7008.1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 6.3%。这次旅游市场反弹引发了关注,表明中国民众的消费意愿与旅游需求的有所恢复。
旅游市场的复苏不仅体现在人次和消费额的增长上,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的观光模式正逐步被更加个性化、灵活化的旅行方式所替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空包出行”或“酒店躺游”等轻松高效的旅游模式。
此外,一些本土文娱产业的意外突破,也成为推动旅游增长的重要引擎。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热度仍在延续,带动了山西古建景区的旅游热潮,让少为人知的朔州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根据美团数据显示,这次中国国庆假期期间,古建古寺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26%,而山西省的旅游订单在前三天内环比增长63%,预订金额则增长171%。一些景区,如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由于游客爆满,不得不在假期期间停止售票。类似的还有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所带动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假期期间该地区接待游客182.73万人次。
长达一周的全民假期,也恰逢演出和体育赛事的举办,丰富了游客体验。多位知名歌手的演唱会,及WTT中国大满贯等赛事活动,促进拉动了当地的旅游消费。
尽管旅游市场表现复苏,但在这次长假中,消费降级趋势依然显著。游客倾向于对旅游预算精打细算,只是并未因此减少对高品质体验的追求,自驾游和租车成为了假期中人们探索新目的地的主要方式。据滴滴租车统计数据,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了20%。在住宿方面,国宾馆作为旅行中的高端选择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高性价比,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的预订。美团数据显示,00后在国宾馆预订用户中的占比接近20%。此外,假期期间酒店和机票的价格有所回落。飞猪数据显示,国内机票和酒店的预订均价同比分别下降13%和6%,进一步体现了性价比成为消费者的重要考量。
此外,今年国庆假期的出境游市场也显示出强劲复苏势头,更多受益于免签政策的开放以及跨境支付的便利化。根据携程和飞猪等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翻倍增长,海外租车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50%,而邮轮预订量则大幅增长了近600%。特别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的出境游热情显著提升,预订量同比增长了2.5倍,热门目的地包括日本、泰国、韩国、澳大利亚。
新技术也助力了旅游模式变革,随着AI技术的深度融入,国庆假期的旅游体验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AI不仅帮助游客快速制定个性化的旅行计划,还在旅行中扮演导游和伴游角色,提升了整体旅游体验。例如,夸克平台生成了近800万份定制旅行攻略,满足部分游客对个性化旅行的需求。同时,诸如AI翻译助手、虚拟导游等功能的普及,让出境游中的语言障碍被有效打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AI正在以个性化的方式重塑旅游业。未来,能够把握技术进步与人性化服务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微妙平衡,并提供可靠、个性化且安全的出行体验的旅游机构,将有望重塑行业的新形态,并从中获得巨大的商业价值。
好了,本周的《i听热点》就到这里。您也可以在苹果或者谷歌应用商店下载FT中文网APP,阅读更多原创深度报道和分析。我们下期再见。
关注“i听粉”,一听就懂。
会员读者及其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音频助理“i听粉”/“小麦”(也可搜索微信名audio_FTChinese)为好友,加入“i听粉”音频读者讨论群,群内环境由群友共同维护,请遵守群规和法律法规,FT中文网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