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

红利股的“红利”

王宇哲:不同体量、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主体有望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更好地平衡资本开支和现金分红,红利资产的外延拓展或成为提升权益市场整体吸引力的杠杆。

2022年以来,宏观经济呈现出“量稳价缩”的阶段性特征。在广谱利率下行的环境中,居民杠杆率大体走平,红利类资产也成为权益市场相对占优的投资品种。2024年二季度,中证全指股息率超过10年国债收益率,更凸显出现金回报逻辑的确定性溢价。

近年来红利类资产的相对吸引力提升,主要受益于以下三重“红利”:一是名义增速和盈利阶段性承压,资产回报率整体下行,高股息标的成为绝对收益资金的优先配置方向;二是稳定的时序分红率和持续的低估值令红利类资产股息率维持在高位,抵补了权益投资在利润和市盈率增长上的相对低迷;三是高股息上市公司从分布上呈现出向中小市值企业扩散的趋势,高分红率中小企业占比提升成为红利指数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分红、回购力度,不同体量、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主体有望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更好地平衡资本开支和现金分红,红利资产的外延拓展或成为提升权益市场整体吸引力的杠杆。

2022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呈现“量稳价缩”阶段性特征的环境下,红利类资产成为了权益市场相对占优的投资品种。在《聚敛的价格裂口》一文中,笔者指出过去两年多来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整体处于合意区间,但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及海外主要央行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周期不同步的影响延续,宏观经济呈现出“量稳价缩”的阶段性特征,而广谱利率下行正是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互动后的主要结果。从权益市场的表现看,典型的宽基指数在此阶段均录得明显负收益(万得全A和沪深300下跌分别超过20%和30%),而红利类指数的同区间收益多为双位数(详见附图)。比较中证红利指数、沪深300指数、万得全A指数的股息率与十年期国债利率之差的历史变化可以发现,在2012到2021的十年间,三者依次递增(月均值分别为0.66%、-0.97%、-1.71%)且大致呈现类似走势。但从2022年1月到2024年7月,在股债指数整体反向的趋势下,三者股息率与国债利率之差明显抬升(月均值分别为3.18%、0.13%、-0.61%),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与国债利率之差的拉升尤为明显。具体而言,自2021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新一轮下行以来,沪深300和万得全A的股息率由于市值的下跌而被动单向提高,反观中证红利指数,其股息率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走向,尤其后半段的股息率回调对应了指数的整体上行。

您已阅读40%(967字),剩余60%(146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