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美国政府对中国产业安全政策展望

王英良:无论是谁当选,一条清晰的产业“铁幕”正在中美两国间徐徐下降,中国要与美国进行产业链接会面临更多更艰难的政策和安全风险挑战。

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枪击未遂事件以及拜登在竞选中途宣布退出,使得美国的选举更加扑朔迷离,对华政策处于生变的特殊节点。与卡玛拉•哈里斯相比,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包括家族)更善于进行政治营销,并在各类场合以下一任美国总统身份自居,尽管其演讲说词有一定程度夸张,但目前看特朗普的胜选势头比较强劲,其在不同的场合对美国的产业政策尤其是与中国的竞争做过多次专门阐述,整体看是推崇竞争与遏制导向。

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既是美国政治的分水岭也是中美关系的分水岭,通过发布权威性政府公文,特朗普政府界定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特朗普政府全面提升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关税,如此进一步挑战了美国此前赋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象征着中美关系的贸易基础以及运行近20年以优惠税率为基础的贸易体系受到美国政府的质疑和挑战,美国拒绝再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类似“公共物品”功能的美国市场。此外,通过推动外资审查尤其是推动CFIUS审查规范的现代化(签署《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 of 2018,简称“FIRRMA”),力图实现在新科技领域与中国投资资本的市场切割。同时,美国政府加速高等教育机构对中国留学生的背景审查;美国国内的技术与两用实验室等禁止中国研究机构参与和以市场方式链接。而为抵消“中国制造2025”的影响,美国政府联合盟友限制了包括芯片以及重要设备与器材的出口。在国内,美国高调进行“反工业间谍”,司法部以及庞大的情报部门共同推动并执行“中国行动计划”,制造了多起逮捕华裔科学家事件。中美涉产业的冲突此起彼伏,直接后果是中美政治冲突不断。

您已阅读21%(716字),剩余79%(27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