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金融羞耻:一个新的信号

徐瑾:在整顿的风口浪尖,金融羞耻暴露了处于监管与市场夹击风暴中的集体不安。金融业未来会如何?金融强则国强,虚拟经济不是原罪。

三天不学习,又有新名词

最近有个流行词浮上水面,“金融羞耻”。金融羞耻是什么意思?简单粗暴地说,就是金融从业者觉得自己没用且贵,可能还坏。

在金融业整顿的风口浪尖,这个新名词暴露了处于监管与市场夹击风暴中的金融业的集体不安,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

1、金融跌下神坛:从天上到人间

曾经,金融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宠儿。

1991年,南巡讲话还没发生,当时邓小平就看到金融的巨大价值。他在视察上海时,说了一句名言:“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从此,正是这种从上到下对金融的重视,使得上海加速推进浦东开发,开始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而中国经济则多了一个加速引擎。随后,2000年又搭上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顺风车,中国经济不断革新自己。比如,1990年代中国银行业坏账缠身,被认为技术上已经破产。不断通过改革、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中国银行洗心革面,成为海外热捧的红筹股。今天上市状况和公司治理,诚然是过去人不敢想的变革。可以说,金融业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典范,也是经济进入繁花时代的引擎。

借此开放东风,金融成为发展的一种象征,从业人员成为天之骄子。最极端的情况,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涌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热潮,各种冠以金融字号的大楼和广场甚至商业区比比皆是。不说一二线城市为冲刺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各类规划文件,每年都为提高金融等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沾沾自喜,即使三四线城市也在努力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吸引金融人才更是不少地方最喜欢的说辞。

俱往矣,如今,金融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有了金融羞耻这样提法。“一些人开始认为金融业毫无价值,因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认为金融业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同学和校友,甚至产生职业羞耻心。”在上海交大高金毕业典礼上,副院长李峰如是感叹。

当然,他的本意是让金融人们不要羞耻,但是却引发对于这一名词的思考。直接效果是,大家似乎更羞耻了。

在金融整顿的风头,这个词的流行自然有其背景。退奖金以及降薪等消息层出不穷,金融业人士可以说人人自危。到底是什么导致金融业的变化?有朋友写下洋洋洒洒的论著,称之为对金融自由化的一次清算之类。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却绕开了重点:过去某些监管确实比现在放松一些,但是实在谈不上金融自由化。本质上,金融业遭遇的一切,和地产教培有些类似:在社会转型中,当一个行业诞生太大的负面外部性,或者只是被认为如此,就会引发监管的反噬。

您已阅读20%(1014字),剩余80%(40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