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

黄河“西电东送”如何破解清洁能源消纳难题?

周若曦:随着产业西移、新能源成为新增装机主体、以及降温采暖负荷比重不断增加,西部地区用电结构发生了变化,用电高峰期输电能力和效率不足。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占比过半,人均装机突破1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三成,人均发电量突破2000千瓦时。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200吉瓦(32亿千瓦)。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的领先优势更加稳固,如期完成三倍目标较为乐观。

2023年12月13日,在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过半与会国家签署并采纳了“全球三倍可再生能源目标”。这一目标以2022年年底的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作为基准,旨在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要从约3,400吉瓦提升至11,000吉瓦。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国发电装机结构和体量不断优化的要求。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但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能源富集,中东部地区电量和能源消耗较大,形成了电力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因此“西电东送”跨区域远距离输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路径之一。由于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提高,“西电东送”不但需要均衡需求,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处于“西电东送”网络上的核心。该流域的新型电力系统因此承载了整个流域对于高效转型的期待。

您已阅读22%(528字),剩余78%(18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