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

亲自下场的亚马逊和悄然改变的中美贸易模式

Jason Li:中美之间的监管阴云让中外零售商一视同仁地遭受压力。在这个背景下,跨境电商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一定是确定性最大的选择。

跨境电商行业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几天传出的“亚马逊低价商店”的消息了。根据这一消息,亚马逊将设置一个新的品牌,从中国的收货仓库发货到世界各地。

亚马逊宣布在华自建仓库,走小包模式出口美国与此前Temu和SHEIN在美国推出“全托管”一起,标志着中美2C消费品贸易模式从当年大贸一家独大,到跨境电商分庭抗礼,再到电商内部商业模式逐渐重合,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曲线。

要想讲清楚这个“分久必合”,我们得先从一个问题开始讲起。过去一年有很多行业内外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明明货轮要便宜得多,但中国外贸从业者要以远高于海运的运费用货机把商品运到美国去。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明确的——海运渠道一定在某个地方有隐藏的成本,使得加上“隐藏成本”之后的总成本超过了空运。

关税成本算是最典型的“隐藏成本”。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海运和空运只能将货物送到“关外”,而要真正送到目的地,还需要缴纳关税完成过关。因此,不同运输渠道的关务成本,也应该被算入。我们之前多次提到的“800美元小包”算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美国人最新的统计当中,小包商品超过90%是由飞机承运进入美国的;剩下的10%,是由卡车从加拿大或者墨西哥运进美国的。大贸关税成本的高昂之下,“栈道”是走不通了,大家自然也就“暗渡陈仓”,从小路进美国了。

您已阅读22%(554字),剩余78%(196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