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求变的阿里

郑志刚:从阿里的创始人和现任董事长坦承错误,直面问题这件事上,我仿佛看到熟悉的阿里重新回来了。

阿里进入我的研究和观察视野源于阿里在2014年美国纽交所上市不久,我带领我的团队完成的阿里合伙人制度的案例研究。在这篇后来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的案例研究中,我们的主要观点是,没有直接发行AB股的阿里通过推出合伙人制度在大股东背书下变相实现了“同股不同权”,完成了阿里合伙人与主要股东软银和雅虎之间从“短期雇佣合约”向“长期合伙合约”的转变,成为公司治理实践的重要制度创新。

这是学术界围绕阿里合伙人制度开展的第一个案例研究。从此,阿里和很多其他重要企业一样,进入我的研究视野,成为我长期观察的企业之一。从马云退休张勇接棒,到阿里“在香港以第二上市回归亚洲”和“二次上市”,无论是它的企业传承,还是资本市场行为,由于涉及公司治理的元素,都成为我十多年来撰写的经济评论文章的重要题材。阿里长期留给我的印象是,如同马云的花名“风清扬”一样,它是一位愤世嫉俗,特立独行,敢为天下先的“大侠”。

然而,在2022年年中阿里发生了一件让我颇感意外的事。那就是阿里在这一年居然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发布了ESG(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报告。熟悉我的观点的读者也许知道,我是国内凤毛麟角的对ESG持质疑,甚至批评态度的学者之一。从很多年前呼吁“对ESG热现象冷思考”,到对其引发的“公司治理成本问题”的担心,到向公司治理理论和实务界报告公司治理的新动向:从ESG到反ESG。围绕阿里发布ESG报告这一事件,我在FT中文专栏的文章中评论道,“这究竟是走向卓远,还是步入平庸的开始”?出于对阿里的尊重和爱护,在这篇评论文章中我并没有点名。

完成ESG报告发布的阿里随后迎来了阿里上市以来极为不平静的2023年。2023年3月28日,阿里宣布“一拆六”;2023年9月10日,蔡崇信接替张勇,成为阿里新一届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集团CEO;2023年11月,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过阿里。

您已阅读20%(778字),剩余80%(304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