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关东行札记——宪政之旅

翁一:日本目前施行的宪法是1946年宪法,中央大厅已树立三尊铜像均为明治宪法的重要参与者,第四个空着的铜像基座却没有留给战后新宪法。

癸卯甲辰之交,笔者赴日本关东自由行。第四次来到东瀛,亦是三度走访东京地区,对日本社会已有一定的了解,不再囿于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希冀走入日本现实和历史的深处,咂摸个中滋味,遂写下一点旅行笔记。

2月4日上午,雨停,来到离住处仅一站JR、位于品川区西大井的伊藤博文公墓所,可惜大门紧闭。

伊藤公墓所正门左侧立着一块名为“大熏位伊藤博文公募所”的石碑,一人多高。透过铁门,发现墓地面积非常大,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旁边就是一个生态公园,墓地和公园本就连在一起。墓地除了伊藤的棺椁之外,还有一尊他的雕像,整体氛围宁静、威严、肃穆,也是笔者此番关东行所见规模和制式最大的名人墓地。

提起伊藤,国人第一反应是甲午败北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方代表便是他。事实是,伊藤是明治以来,对日本近现代历史进程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家之一,是日本近代宪政(立宪政体)最重要的奠基人。

走在东京街头,路过位于港区元赤坂的明治纪念馆。步行至纪念馆本馆,映入眼帘的本馆玄关门廊,与京都御所及大宫御所宫殿建筑风格如出一辙,华丽庄严的格调保留至今。入内,瓦房顶、隔扇把手、钉帽装饰物、吊灯的“灯罩”等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当年的风貌。

碰巧一对新人在此举办神道教婚礼。新人和父母着和服站在门口迎接乘坐出租车和步行前来的宾客,主宾双方慢条斯理、礼节周至,出租车司机和本馆工作人员服务更是小心翼翼、呵护备至。

明治14年,明治纪念馆本馆建于当时的赤坂临时御所(亦称赤坂暂住皇宫)的别殿,即现在的迎宾馆所在的位置。明治天皇迁都东京后,以江户城的德川将军宅邸西之丸为皇宫,明治6年发生火灾,天皇没有地方住,就用了纪伊德川家的一个宅邸作为皇宫,称为赤坂暂住皇宫。因为纪伊德川屋邸的狭小,皇宫需要办宴会,于是就在旁边修了一个餐厅建筑,也就是御会食所。

明治21年,明治宪法草案审议御前会议在御会食所召开,前前后后多达十几次。明治22年(1889年),颁布基于近代立宪主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该部宪法也称明治宪法。从广义上说,该部宪法遵循了欧洲立宪政体的基本模式,同时,也向世界宣布日本向现代文明迈进的雄心壮志,跨出被纳入世界先进国家阵营的重要一步。当然,该部宪法所展示的日本现代性,是包裹在传统价值观念与时俱进的进化基础之上,从根源上确立了集法统和道统于一体的天皇最高政治权威。

您已阅读20%(953字),剩余80%(377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