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

中俄贸易轴心化

周子衡:中俄贸易的迅猛增长反映了当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某些变化,也映射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些趋势。未来格局如何?

过往两年,世人目睹了因地缘政治冲突欧俄关系降到冰点,欧洲被迫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俄国也不得不转向东方以谋求其稳定与发展。自去年11月中俄双边超过2000亿美元后,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和展望预判都在强调双边贸易的未来大发展的态势,应当说,中俄贸易迅猛增长是2023年最为醒目的全球经济趋势性现象之一。

双边经贸、服务,乃至技术等诸领域存在极强的互补性,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也热望在汽车、电信等一系列重要市场拓展方向抓牢俄国买家;俄罗斯几乎可以从中国获其所需的一切。这意味着,中俄贸易联动的轴心化,任何时候的减速、减损,乃至断裂,对双方来说都将是灾难性的。双边贸易的轴心化将推动彼此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改变与发展,亦将促进双方产业资本、贸易资本的升成与发展,更将促进双方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整与拓展,以因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增长迅猛

去年年底,中俄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增长26.3%,创下新纪录,但远未达到极限。俄一跃成为继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及韩国之后的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对华贸易更占其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具体看,中对俄出口增长46.9%,达到约1110亿美元,自俄进口增长12.7%,达到1290亿美元。从双边贸易额增速看,俄罗斯联邦在中国20大贸易伙伴中排名第一。

中俄贸易的迅猛增长反映了当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某些变化,也映射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些趋势。无论怎样看,中俄贸易增长不仅关乎两国民生福祉,也是动荡全球态势中的稳定力量,对于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颇有助益。

结构偏重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呈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点:首先是,货物贸易是压倒性的,服务贸易落差巨大;其次,能源、金属、农产品、化肥等大宗商品占比高,产成品相对低,是俄对华顺差的主因;再次,中对俄贸易中机械、设备和车辆占比高;第四,俄对华商品输出北方市场偏重,南方有待拓展;第五,除了农产品、旅游等有待大拓展外,双方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尤其是军工方面)合作存在潜在的外部风险。双边贸易中畸轻畸重的局面需要在贸易进一步扩张的总进程中交易平衡与调整,并争取有利的内部外部环境的支持。

您已阅读25%(879字),剩余75%(26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