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中美战略竞争的意识形态根源

成朝庭:如果要避免中美战略竞争升级,除了必须解决地缘政治博弈这个难题之外,双方还必须消除意识形态敌意。

引言

举世瞩目的中美首脑旧金山会晤结束了,双方都表现出了愿意缓和紧张关系的姿态,也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晤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局势的影响,目前尚难判断。但人们至少可以暂时舒一口气,一场中美战争应该不会在近期爆发,毕竟世界已经被俄乌战争和哈马斯-以色列战争搅得心烦意乱。

尽管会谈气氛友好,两位领导人还一同在庄园散步,但美国总统拜登在会后仍然强调美中之间是竞争关系。显然,拜登并不打算因为这次友好会面就改变美国朝野上下早已形成的共识,即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美中对世界秩序有着根本不同的愿景。拜登只是想通过这次会谈向世界展示,他在负责任地管理中美战略竞争,以防止其滑向灾难性的激烈冲突甚至战争。

但中国显然不愿将中美关系定义为战略竞争,而是强调两国要和平共存,不搞零和博弈。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从不赌美国输,也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他还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也不同任何国家打冷战或热战。但中国领导人同时要求美国也不要赌中国输,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众多周知,中国最大的内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拜登坦率直白的现实主义话语相比,中国领导人的话语其实相当理想主义,甚至有些类似西方自由主义。当然,华盛顿会认为北京是说一套做一套,其实际战略行为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政治(realpolitik)。

观察家们可能忽略了两位领导人言论中体现出的意识形态诉求。拜登所称的中美战略竞争,并不仅仅是对地缘政治权力的争夺,他还希望挫败中国对“基于规则的自由国际秩序”的挑战。而中国领导人则承诺“中国不赌美国输”,条件是“美国不赌中国输”。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番话:如果北京不挑战华盛顿的世界霸主地位,不挑战美国领导的现行国际秩序,那么华盛顿也不应挑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两位领导人的言论,实际上反映了中美战略竞争的意识形态根源,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美对彼此的意识形态敌意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双方对彼此都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敌意。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苏联解体后更面临着来自美国和西方的巨大压力。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居安思危,高度警惕美国图谋颠覆其政权。而随着中国实力的壮大,对外战略越来越进取,美国也产生了不安全感,担心中国挑战“基于规则的自由国际秩序”。这个秩序主要由美国在二战之后建立,西方居于支配地位。

您已阅读25%(977字),剩余75%(29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