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

英伦哲学节上的“AI与生存”之辩

张璐诗:如同论坛现场的一位主持人所说:“在座的各位以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末日来度过一个周末夜晚,真是又丧又摇滚。”

从西北伦敦地铁站海格特(Highgate)出来,一个箭头指向的是马克思长眠的海格特公墓,我们走往相反的方向,朝汉普斯特德荒野公园(Hampstead Heath)走去。公园边的一座庄园里,是秋季哲学节“光就是这么进来的”(How the Light Gets In)的举办地。迎着秋风,步行了20分钟。途中穿行过几道宁静的住宅区街道,我边走边想,为什么会对这个哲学节感兴趣。尽管我对于其中诸如涉及天体物理学、科学和数学等诸多课题的讨论都算是门外汉,心里却对走进帐篷之后会发生什么而充满期待。

当今在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对人们的生活都会产生深层冲击。对自己知识匮缺的领域好奇心,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希望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比如说,气候危机之下,“环保”已成为人人有责的议题;保护野生动物呢,应也在“环保”的范畴内。可是当近年英国政府官员和环保负责人倡导和鼓励大众“多吃鹿”以维持生态平衡,可爱的一群群野鹿每年都因此“主旋律”被名正言顺宰杀之时,我不时会感到许多自上而下、由内及外的自相矛盾。

这些变化很多时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但当一个人同时经历或见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语境,就会不期然产生困惑。这个时候,一个人们聚集起来心无旁骛专注于思想活动的哲学节,就显得有点香。

快走到庄园的时候,看见天空上厚云层中裂开了一道口子,泻下一束微弱阳光。看着眼前情景,感觉如此巧妙:思想哲学节这个绕口的长名,取自列奥纳多•科恩的一句歌词“万物皆有缝隙/光就是这么进来的”(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您已阅读23%(690字),剩余77%(232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