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

实体书店如何面对罗曼蒂克的消亡?

郑静:比起一旁冷清的服装店,书店算是商场的工作日中客流热闹的店铺。临近午休结束,客人放回图书,带走那个醒目的咖啡纸杯,吧台上安静无痕。

9月1日,中小学开学的那天,衡山•和集的店门彻底关闭了。去年的9月,衡山•和集就面临过要关门的情况,那时候上海刚刚经历过疫情封控期,到哪都还需要预约扫场所码。当得知书店要关门的消息,很多老客人赶去告别,这场高调而又漫长的告别仪式,如同酷暑一样,久久没能褪去。最后受民意打动,经过区政府协调,书店和业主方谈妥,续约一年。

一晃,一年到了,原先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书店还是要关。这一次的告别仪式平静了很多,书友们早已在心中接受了这个消息,消化得也差不多。再去看一次展览,约朋友喝一次咖啡,再买几本书,虽然打了折还是比网购贵,但毕竟是最后一次,也就不再计较了。当逛书店成为一种怀旧模式的时候,那它真得要说再见了。

书店关门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网络销售的初期,书籍就作为第一批试验田,而且很快被消费者接受。品类标准,没有差异化,只要认准书名、出版社就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同款,加上书籍份量重,网购可以享受物流便利,轻松送货上门,省去搬运。加上更大的优惠力度,从满额减,到如今新书上架就打7折,确实要比实体书店更有吸引力。衡山•和集关门前夕,网络上有传言库存打三折,可没多久官方就辟谣,只是很少一部分书会这样,如果冲着这巴巴赶去的,最好考虑一下,否则一定会失望。租金贵,成本高,读者少,任何一家书店关门,都逃不过这些问题。衡山•和集自然也不例外。

今年是衡山•和集开业的第八个年头,它隶属于方所,但和方所又不太一样。早在2014年的时候,听说方所要在上海开店,业内人士和读者就开始期盼,每次经过衡山坊,都希望那几栋小楼早日装修好,这样上海又可以多一个文艺的场所。

那时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上海书店还停留在传统的新华书店模式,一排排的书架,分类,密密麻麻地堆放着,进去后就有种特殊的味道,说得好听些的是书香,油墨香,说得现实些的是有股子霉味,尤其是遇到上海的梅雨季,更是挥之不去,直接冲入脑门。除了买书,书店也就没啥可逛的。经营模式单一、销售品种单一,所以受众也非常单一。

您已阅读24%(826字),剩余76%(25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