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

乌克兰人玛卡洛娃:待战争结束重回家园

何越:玛卡洛娃去年底和家人辗转从乌克兰来到我们小镇,等待战争结束,重返家园。她的出现像一座桥梁,把我对乌克兰的纸上关注与现实衔接。

7月11日,北约峰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焦点是能否确立乌克兰入北约的时间表。

心里挂着这事,我走入我们小镇教堂的咖啡屋,这是我第一次来此做义工。融入英国,我改掉了很多从前的旧观念。来做义务侍应生和冲咖啡之前,我花了一周来做心理建设——不再认为侍应生(使用端盘子一词带有歧视性)是低人一等服侍人的工作。服侍一词本身也具有歧视性。

我完全没有想到,那些第一次相见的志愿者里,那位高挑女性竟然来自乌克兰。简短几句话以后,我能够判断出来,尽管长相与英国人无异,但口音是东欧腔,我想当然以为是波兰,因为脱欧前来英国的波兰人多极了。听到乌克兰字眼,我心里咯噔一下,简直是众里寻她千百度——从战争开始,我一直紧跟事态进展,曾经一直希望采访乌克兰人,可一直未果。

她叫塔尼亚 ∙ 玛卡洛娃(Tania Makarova),34岁,大概1.7米,乌克兰一所大学的英语老师,去年底和家人辗转从乌克兰来到我们小镇,等待着战争结束的那一天,重返家园。

她的出现,就像一座桥梁,把我过去一年半对乌克兰的纸上关注与现实终于衔接,不再只是文字。我一直知道有数百万乌克兰人被迫离开家园,分撒在欧洲各国,实在没想到我们小镇也在见证这段历史。

聊了不到20分钟,我请她来我家,因为想采访她的故事。她有点惊讶,问:“你是不是经常请人去你家?”我告诉她:“不是。是因为你太特别了。”

您已阅读21%(569字),剩余79%(211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