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客观现实是如此令人着迷和神秘

崔莹:昆德拉作品的魅力不仅仅因为政治性,也因为其所呈现的实验与反叛、讽刺与反思。昆德拉掌握了“小说的艺术”,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享誉全球的法国、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于7月11日下午在巴黎去世,享年94岁。米兰•昆德拉是一个流亡作家,他完美地掌握了“小说的艺术”,他同时也是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除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他备受瞩目的作品还包括《生活在别处》、《玩笑》、《笑忘录》、《缓慢》、《身份》、《无知》和《不朽》等。

1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的一个中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钢琴家。受父亲影响,昆德拉从小学习音乐,后来转向写作。在上世纪60年代,他和同龄人一样经历了缓慢而痛苦的幻灭,斯大林主义和极端的偏执狂逐渐压垮了这个国家的活力,多年后,昆德拉形容当时“幽默中带着无限的悲观”。

昆德拉曾是一名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党员,1950年他被开除党籍,这件事激发他创作了第一部小说《玩笑》。在这部小说中,一个年轻帅气又聪明的男孩给一个女同学写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乐观是人民的鸦片!健康的氛围充斥着愚蠢的臭味!托洛茨基万岁!”这个男孩是一名党员,结果,他因此被开除党籍。1952年,昆德拉成为布拉格电影学院世界文学专业讲师。随着一系列诗歌和戏剧的出版,他的文学声誉不断提高,其中包括1955年出版的颂扬共产主义英雄尤利乌斯•伏契克 (Julius Fučík) 的诗歌集《最后的五月》(Poslední máj)。不过,昆德拉后来很排斥自己早年的作品,说他“尝试许多不同的方向——寻找我的声音、我的风格和我自己”。直到1959年小说《我,悲伤的上帝》的诞生,他才明白自己想要追求的风格。《我,悲伤的上帝》是一个扭曲版的《情圣西哈诺》故事,呈现了昆德拉后期作品的苦乐参半的特点。

1956年,昆德拉曾一度重新被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接纳。1970年,他再次被开除党籍。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国。1979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在昆德拉出版了小说《笑忘录》后,收回了他的国籍。1981年,昆德拉成为法国公民。

您已阅读20%(819字),剩余80%(31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