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预防儿童自杀,须关注情绪和社交

徐海娜:人们从教育的角度来谈论“社交”的时候,总喜欢说,社交能力是未来需要的一种竞争力,却较少从精神健康的角度来认识社交的重要性。

儿童自杀是一个令人心痛的话题。数年前,我孩子曾经上过的一所学校就有一名不到12岁的孩子自杀。孩子跟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外面正在下雨,他说:“妈妈,你看,天空在哭!”

有学者研究《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指出,2010年至2021年间中国的自杀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其中5岁到14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死亡率却在持续上升, 2017年至2021年间,15岁到24岁大龄青少年和年轻人自杀死亡率也在上升。

在我现在居住的新加坡,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现象也颇受关注。今年7月1日,新加坡援人机构(Samaritans of Singapore)发布文告称,2022年共有476名自杀死亡者,其中10到29岁的有125人,自杀连续第四年成为10岁至29岁年龄段的首要死因。

在这个上学就意味着开始以成绩为核心的生活中,孩子们到底在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呢?前不久,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刚刚参加完高考,趁着假期到新加坡旅游。说起学习的压力时,他说在他们学校,有时候一个月只休息一天或者半天。

我曾经以为我自己上过的高中就是“最变态的”,那时候早自习从7点开始,晚自习10点结束,高三每周只有星期天的下午能休息半天。谁知教育发展了几十年之后,没有“最变态”,只有“更变态”。那时候我们中午还能回家吃饭和简单休息一下,下午的课间还有40分钟超长休息时间,晚自习前也有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吃晚饭。现在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寄宿制学校的孩子,自由时间几乎已经被压榨干净,据说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个月半天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说什么都仿佛是在说“何不食肉糜?”好在小学和初中的情况要比高中好很多,越小的学生就越多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但是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们的精神状态继续恶化下去的话,不想让儿童自杀的话题常常被提起的话,我们就真的需要做点什么。如果无法短时间内改变现状,那么至少也要努力在孩子们的情绪和社交两个方面,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注,以及尽量给予孩子发展情绪健康和自由社交的时间和空间。

您已阅读23%(828字),剩余77%(274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