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关系

德国企业界如何看待对华“去风险”?

袁杰:德国企业界所期待的多元化, 并不是去中国化, 而是“利用好中国市场的机遇”, 同时进一步拓展亚非拉市场。

德国政府欲实施对华“去风险而非脱钩”战略, 旨在通过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德国企业界所期待的多元化, 并不是去中国化, 而是“利用好中国市场的机遇”, 同时进一步拓展亚非拉市场。

1.战略由来

2023年5月9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在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发表主旨演讲时声称,欧洲承担着全球责任:“我们需要一个地缘政治的欧盟,一个扩大和改革的欧盟,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欧盟。”

在谈到与中国的关系时, 朔尔茨表示, 他同意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此前发表的观点, 即“座右铭不是‘脱钩’,而是明智地‘去风险’。”

《南德意志报》网站特别关注朔尔茨的这一表述,曾载文称: 朔尔茨在这里也使用了“去风险”一词,但他喜欢在其前面加上“明智地”。看来朔尔茨本人对这一战略颇为欣赏。

正如朔尔茨所言,对华“不脱钩”,但“去风险”这一战略最早是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

3月30日,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访华前夕,冯德莱恩曾在由欧洲政策研究中心(EPC)和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共同组织的研讨会上发表过一次演讲。在演讲中,这位欧委会主席称欧盟对华关系要“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冯德莱恩表示: “这里的重点是,我们不希望切断经济、社会、政治或科学联系。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占我们货物出口的9%,占我们货物进口的20%以上。虽然不平衡在加剧,但我们的大部分货物和服务贸易仍然是互利的,‘没有风险的’”。

冯德莱恩认为,与中国脱钩对欧洲来说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为此,她为欧洲对华战略提出了“去风险”方案。

在演讲中,这位欧委会主席并详细阐述了她的“去风险”战略。按照冯德莱恩的观点,经济关系去风险化就包括使欧盟的经济和产业更具竞争力和弹性,更好地利用欧盟现有的贸易工具箱,为关键部门开发新的防御工具,并寻求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更紧密的联系。

您已阅读23%(824字),剩余77%(283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