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

FT社评:从四方面改进倒闭银行处置机制

策划救助瑞信的瑞士财长意识到:形成于上一次金融危机的银行处置机制是装饰性的。四项重大调整将使濒临倒闭的银行更容易获得有序处置。

“一家活跃于全球、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不能简单地按照‘太大而不能倒’的计划清盘,”瑞士财政部长上上个周末表示。“在法律上,这有可能做到。然而在实践中,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

此前刚刚策划通过收购来救助瑞信(Credit Suisse)的卡琳•凯勒-祖特尔(Karin Keller-Sutter),看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银行处置机制——形成于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的最严峻时期,被视为紧急监管行动的黄金标准——可能主要是装饰性的。

在下一轮金融风暴到来之前,银行处置机制显然需要彻底改革。

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遭遇的数字化挤兑速度,暴露了存款保险和央行资金等其他紧急措施的深层问题。几天后,凯勒-祖特尔及其同僚设法将瑞信推入瑞银(UBS)的怀抱。不过,在此过程中,他们把在既定受偿等级中本应排在股票之上的应急可转债(coco)减记至零。这些应急可转债——2008年后监管者工具箱中的一件重要新工具——被证明不适合目的,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容易受到监管者突发奇想的影响。

您已阅读35%(449字),剩余65%(84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