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当心被电池热潮灼伤

哈丁:各国争相发展电池业,但如果电池成为一种大宗商品,那么这些国家就会错失未来汽车中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软件。

电池,电池,电池。各个国家争相吸引这个未来产业,争相为将一统道路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其疯狂程度不亚于一个八岁孩子打开生日礼物后急着找7号电池。

根据《降低通胀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发放的大量补贴正在美国各地资助建造所谓的“超级工厂”,而英国正为其唯一一个大型电池企业英国伏特(Britishvolt)的倒闭而苦恼。电池导致不安全感的一个迹象是,许多初创企业都打着国家的旗号,如倒闭的英国伏特或美国电池公司(American Battery Factory)。

为电池疯狂的逻辑很简单。未来,所有汽车都将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必须有电池。因此,蓬勃发展的汽车行业需要电池工厂。到这一步为止,这个逻辑是正确的,电池也无疑会成为一门大生意。但这种狂热忽略了多年来的经验,这些经验表明电池是一门糟糕的生意:利润低,资本密集,污染重,而且受到技术进步的硬性物理限制。一窝蜂进入这一行业的投资者和国家注定会受伤。

您已阅读27%(413字),剩余73%(11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