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

展望2023:制造业转型下工业机器人前景如何?

王丹:事实上,制造业经常面对的是高峰期用工不足的局面,因为服务业提供了更高的工资和灵活就业的选择,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工厂。

中国制造业面临三大挑战:产业升级、失业、以及来自美国和印度的竞争。在转型过程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一个关键变量。未来,能源转型将是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增长点。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垄断优势预期会持续扩大。由于机器和算法代替了大量人工,需要人动手操作的部分将越来越少。假如劳动力成本的因素不再重要,那么在哪里组装就无关紧要。企业自然就会选择市场规模大、营商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上升。印度尽管基建相对落后、劳动力市场僵化,但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口和最快的经济增长前景,对中国制造的替代性在增强。

机器替代尚未造成社会问题

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图中左下方,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主要是东盟和金砖五国。中国在这个集群中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制造业工资仍然低于南非,但是和越南、印度等国相比,已不再有优势了。2021年,中国制造业的年均工资为1.4万美元(约10万元人民币),是越南的4倍。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国家集中在图的右上方,他们制造业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发展中国家的4-6倍。其中,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最高,是法国和意大利的两倍。在相似的生产力水平下,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工资最低,约为澳大利亚的2/3。澳大利亚为资源出口型国家,劳动力集中在服务业,导致制造业工人不足,工资水平从2012年后就在发达工业国中名列前茅,竞争力最弱。

制造业升级意味着减员增效。应用工业机器人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中国的人工成本持续上升,但机器人价格越来越低。根据麦肯锡的测算,过去30年,全球机器人的实际价格下降了一半。尽管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机器人的初始投资过高,且灵活性比不上人工。但对于规模化生产的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替代部分工人成为现实的选择。中国从2016年起,对机器人的采购和应用进行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此外,工业机器人将会帮助提升产品质量和精确度,推高制造业附加值。2021年,中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为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1/4,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全球的1/3。这意味着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环节,有巨大提升空间。

您已阅读26%(866字),剩余74%(25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