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与前瞻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科学的现代化

梁岩:无法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并不是缺乏资本,也不是缺乏技术,而是缺乏一整套的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安排来支持对高端产业形成需求的市场机制。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共二十大上,“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引发了普遍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不同的解读。那些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与西方现代化完全相反现代化的观点固然有失偏颇,但是中国的决策者仍然需要注意无论是什么样的现代化,都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走科学的现代化的道路。笔者以为,建立一套能够支持市场对于高端产业产生需求的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安排,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

对中国式现代化不宜误读

二十大的报告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伟大复兴,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一些解读因此把中国特色现代化解读为与西方现代化相反的现代化——西方有的中国就不能有,西方没有的中国才能有,这显然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严重误读。

例如,有评论认为美国的现代化有消费升级,那么中国式现代化就需要艰苦奋斗,如茅台等奢侈品就要受到打压。微观经济学对奢侈品的基本解释是虚荣效应,就是要让更富有的人有更好的体验和感受。如果回到了富人都要夹着尾巴做人“重农抑商”的时代,如何去激励人们去创造财富?二十大报告再度重申了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目标,这也意味着物质产出水平的高低仍是衡量中国是否能够实现现代化最关键的指标。如果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变成了一种不良行为,当然无法实现现代化。

您已阅读21%(549字),剩余79%(208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