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关系

写在中德建交50年和朔尔茨来访前夜

司马兆麟:中德领导人会晤将释放什么样的信号?同行经济代表团里的德国企业会提出什么样的合作诉求?

明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将访华,据称将有12位企业代表随行。作为疫情以来德国领导人首次访华(也是二十大之后第一位来访的西方领导人),他的此次行程颇受外界关注。

我们先对朔尔茨本次访华的重点进行一个简单预测:

1.谈什么?

能源问题

能源危机是目前困扰德国最大的问题之一。朔尔茨急需从能源困局中找到解脱的方案,而中国不失为一个潜在的突破口。其实,德国能源告急之后,中国就一直在向德国提供天然气。但长期来看,中德(欧)如能联手叫停这场冲突,那将从本质上解决这场危机。

中德关系

德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反华的声音。朔尔茨需要尽快确定如何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务实合作来加强政府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从而消除/削弱德国国内的杂音?比如:中德两国间的政府磋商明年何时举行,哪些部门会参与?

脱钩

中德之间是否真的存在脱钩?政治上,德国政府会在人权和公平贸易等问题上保持自己的立场。经济上,中德之间如何避免两国企业的利益受损?比如:明年年初发布的“中国战略”是德国国家对华的“脱钩”战略,还是只是德国外交部帮助德国政府更好地在新时代(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德中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建议书?

2.有什么看点?

中德两国领导人见面之后的新闻发布会将释放什么样的信号?同行经济代表团里企业的合作诉求会是扩大合作、市场开拓还是政策突破或市场准入?

其实朔尔茨来华访问的消息早前(大概一个月前)就有传言,但此前迟迟不见两国官方的确认,想必此次访华确是顶着种种压力。之所以最终能成行,一来估计确有所求,即使德国国内乃至欧洲境内的舆论并不支持;二来如果说好了来但又不来,对外界释放的信号可能更为不利。最终,朔尔茨两害相权取其轻。

但我们不禁要反问,中德关系怎么就步入了今天这个局面?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从时间上来梳理,可能还得追溯到默克尔宣布其不再连任的那刻。不可否认,在默克尔执政的16年中,中德之间建立了高度的互信;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开打,祥和的面纱终被撕破:美中、欧中、美欧中的关系被政客捆绑上了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使其成为了德国政府换届时各党派争夺选票的话题之一。因此,在默克尔离任之后,如何将这份互信尽可能长地持续下去,是中德两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重点。在经过了一系列权衡之后,默克尔派出Jan Hecker(中文名贺岩)出任德国驻华大使。作为默克尔最器重的外交政策顾问之一,贺岩被寄予厚望。毕竟,在默克尔卸任之后,中德之间需要一个有政治远见、有政治经验的人来延续默克尔对华政策,并有能力在中、德、美国、欧盟之间斡旋。然而,贺岩的突然离世使得原先的计划彻底落空。先不说外界的各种猜想,光从时间来讲,默克尔已无力在卸任之前再安排其他合适人选了,大使之职也就只能交由新政府再做定夺。

您已阅读25%(1110字),剩余75%(337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