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重塑

“大逆转”把我们带回高通胀环境

普伦德:持续30年的低通胀是中国、印度和东欧融入全球经济所造就的。劳动力减少和去全球化意味着我们已告别这个时期。

现在不是上世纪70年代,至少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自信地向我们做出这样的保证。诚然,就不断飙升的通胀水平而言,当时与现在的情况存在细微差别。

但英国铁路、邮政和垃圾清运行业举行的罢工,表明了一个极大的相似之处,即滞胀会造成赢家和输家。当实际国民收入受到70年代石油价格冲击——或当前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冲击——的挤压时,经济中相互竞争的权利要求者为了索取损失的收入,会展开激烈争夺。随之而来的是一轮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评论说,通胀“永远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显然,货币是通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英国的罢工以及各个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供应偏紧似乎表明,如果不考虑劳动力与资本之间在分配方面的力量斗争,对通胀的解释就是不完整的。

您已阅读21%(347字),剩余79%(13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